一季度中介渠道保费同比增长55.77%
保监会日前发布的今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45家,兼业代理机构145173家,营销员2047029人。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352亿元,同比增长55.77%,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8.95%,同比上升2.09个百分点;全国中介共实现业务收入170.86亿元,同比增长42.74%,全国专业中介机构整体盈利2708.33万元。
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3月31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45家,同比增加152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752家,保险经纪机构333家,保险公估机构260家,分别占74.71%、14.20%和11.09%。截至3月31日,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达到61.24亿元,同比增长3.34%;总资产达到82.47亿元,比上季度增长5.54%,同比增长16.98%。 一季度,全国经代渠道实现保费收入共100.76亿元,同比增长44.77%;占全国保费3.3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保险代理公司实现代理保费收入57.64亿元,同比增长36.43%。从业务结构来看,保险代理公司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高于人身险,分别占全部代理保费收入的65.75%和34.25%。 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3.12亿元,同比增长57.66%。其中,实现财产险保费31.48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73.01%,占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1.06%;实现人身险保费10.87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25.21%,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0.36%。再保险业务类保费收入7656万元。 保险公估公司评估估损金额44.06亿元,同比增长134.86%。 2008年一季度,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实现经营收入13.62亿元,同比增长55.65%。总体盈利2708.33万元。全国保险代理公司一季度亏损183.19万元;全国保险经纪机构一季度盈利2848.98万元;全国保险公估机构一季度盈利42.54万元。 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共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45173家,比2007年末增加2060家。截至3月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283.64亿元,同比增长104.85%,占总保费收入的43.09%,同比上升11.19个百分点。 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2047029 人,比2007年末增加32129人,增长1.59%。截至2008年一季度,保险营销员共实现保费收入967.60亿元,同比增长18.92%,占总保费收入的32.48%。 报告分析认为,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中介渠道实现保费稳步增长,兼业代理业务贡献度增大。一季度全国保险中介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5.77%。其中,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业务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在机构数量同比减少3336家的情况下,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4.85%,占总保费收入的43.09%,同比上升11.19个百分点。兼业代理业务的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股市波动加剧,存款实际利率为负等因素,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二是为弥补基金销售减少而带来的中间收入缩水,各银行愈加重视保险代理业务,并将其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专业中介市场纵深发展,创新不断。通过市场化竞争,越来越多保险中介机构开始拥有自己特色,除拥有行业优势、股东优势和专业技术外,还根据市场需要深挖资源,细分市场,强化在某一领域的专业优势,从而在特定领域强化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例如,上海东方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门店形式进入市场,所属门店按照不同市场定位,分为专业门店、混合门店、社区门店和二手车门店。混合门店主要针对特定的银行贵宾理财客户。社区门店采用员工制,建立企业信用资信管理系统,比较保险产品优劣,节约员工成本。二手车门店是该公司根据上海新车进入量少于二手车交易量的情况,在二手车汽车交易市场建立门店,为旧车交易的保单变更提供服务。上海安欣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与银联合作,利用集团内部其他公司资源,开发了刷卡缴费的电话机。用户在家中可以刷卡购买简单的保险产品,缴纳水费、电费、煤气费,不仅方便了投保人,还为“零现金”和“见费出单”提供了一定便利。 三是市场优胜劣汰效应明显,进出平稳。2008年一季度末,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设立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7家,退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8家。退出市场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保险中介市场前期调研不够、准备不足及经营不善、市场开拓能力差等。有些中介机构甚至在开业一年之后就退出市场。从比例上看,专业中介机构新增数量与退出数量之比基本达到1∶1。总体来看,市场优胜劣汰效应明显,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平稳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