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风生水起 车险暗战不止
事实上,车险已然陷入“越想做,越难做;做越多,亏越多”的尴尬境地。今年上半年,沪上车险保费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国寿财险异军突起,超越大地排名沪上第五,半年车险保费4.9亿元,这也几乎就是整个上海车险市场的增量。而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车险实现增长的惟有人保、太保、华泰等几家公司,包括平安、大众在内的7家公司均为负增长。整体赔付率的上升更是令保险公司倍感压力。上海同业公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车险赔付率高达65.22%,而前两年的这一数据分别是51.09%和49.71%。
“手续费”是上半年车险市场不得不提的字眼。2006年,监管部门定出了“15(商业车险)+4(交强险)”中介手续费约定,但在市场博弈的态势下,这层窗户纸早已被事实打破。如今,一场由新公司挑起、小公司跟风、大公司不堪压力被迫跟进的“手续费返利风暴”迅速铺开,上海车险市场的手续费依然超越“30+4”。自然,坐收渔利的是中介,他们通过再返利,明则实物,虚则暗扣,以此来吸引客户。数据也显示,中介已牢牢掌控着沪上车险的话语权,车险通过中介实现的保费高达86%。
手续费的暗战使得车险市场实现了表象的繁荣,但数字上的增量并不代表保险公司帐面上的盈利。有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手续费上限的一再增加实际上是价格战的变相上演,经过中介的层层“盘剥”,保险公司经营车险几无利润可言。
事实上,高赔付率、高手续费,再加上上海车险上半年19.6亿元的未决赔款,下半年的车险市场可谓是压力重重。据保守估计,目前上海车险市场综合成本率已经达到94.5%,在一些大公司甚至超过100%。据此可以预料:在现有市场格局及经营状况没有多大改善的情况下,车险盈利非常艰难。
沪上半年市场盘点,单纯的保费增长并不足以概括整个保险市场的动态发展。事实上,上半年值得关注的保险事件委实不少:在自然灾害面前,保险公司经历了雪灾、地震的考验,但费用率的上升使得保险公司下半年必然紧缩银根;在资本市场上,三大保险股整体低迷,资金运用收益大不如前,投资利润大幅减少;在业务拓展上,保险公司过度依赖于中介,无论是银保还是车险,做的都是门面生意,鲜有承保利润。
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提出保险市场发展必须转型,但就目前来看,保险业粗放式的发展并未改变,业务围着保费转的模式依旧主导市场。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保险监管会议上,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投资型业务发展过快的风险等再次被提及,而产险违规竞争、寿险销售误导则是历来的老生常谈。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