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保监会规定 平安人保等电话车险成骚扰电话

  电话车险是车险市场多年亏损背景之下的产物。汽车保险在国内财险业占据着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保险公司之间连续价格竞争降低了盈利水平,加之车险投保金额低,赔付率高等问题,使保险公司大多陷入亏损。而电话车险由于降低了运营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经营利润,成为保险公司扭亏为盈的救命稻草。以最早开通电话车险业务的平安保险为例,其2010年保费收入达到近100亿元人民币。

  从2010年开始,国内电话车险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除平安、人保和太平洋这三大保险公司外,许多中小保险公司一同杀入市场,一些第三方中介机构也开设电话车险业务,旨在从这块油水尚未挤干的市场中分一杯羹。然而萝卜快了不洗泥,随着进入电话车险行业的公司数量增多,价格战又开始抬头,是否会重蹈常规车险销售途径的尚未可知,同时各保险公司实力与资质参差不齐,出险时能否提供及时周到的理赔服务亦是问题。

  此外,除了对电话车险反复骚扰不胜其烦,用户更担心的是自己的个人信息泄密问题。一些车主发现,部分保险公司不仅掌握了自己的姓名、电话、车牌号等信息,甚至连自己的生日、家庭成员状况等详细个人资料也了解得一清二楚。一位在保险业从业超过十年的业内人士在接受中新网汽车频道采访时称,车主的信息之所以能如此完整且迅速地被各个保险公司所掌握,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在购车时车主所填写的资料就已经被汽车经销商泄露给了保险公司,加上保险公司推销员的流动性较大,车主的资料也就随之越传越广。

  尽管保监会对此也有规定,“保险公司应依法合规获取客户资料,不得非法获取其他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但此项规定同样由于缺乏相应法律支撑而不断被保险公司有意无意践踏。

  价格不透明,理赔有难度,电话车险需谨慎选择

  电话车险的最大卖点是其较低的价格。根据保监会规定,电话车险价格在国家7折限令的基础上,可再优惠15%。平安车险也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称,“电话销售在综合费用中降低了人力费用,去除了销售费用和日益高涨的中介费用,而增加的配送费用和宣传费用远低于所节省的费用,这些节约的成本都明折明扣地反映在了价格上,所以能够把优惠回馈给消费者”。

  然而电话车险真的像保险公司声称的那样“把优惠回馈给消费者”吗?

  东莞的雪铁龙凯旋车主张先生车险到期,受广告影响,他决定尝试一下电话车险。张先生告诉中新网汽车频道记者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