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车险市场改革的“何去何从”
向,但市场化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市场化改革需要相应的条件和环境,有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因此,这次改革的总体指导原则是“循序渐进”,即要从我国保险业的实际出发,从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入手,稳步实施,扎实推进,避免行业出现大起大落。
效果解读 客观讲,社会,特别是投资者和媒体对我国新一轮车险改革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也可以说是“事出有因”,因为,除了有国外一些国家在进行车险市场改革过程中的“前车之鉴”外,我国车险市场也曾经历过“高台跳水”的价格竞争,也曾出现过“疯狂的手续费”年代,整个行业也曾付出过巨大的代价。而这次改革推出的背景恰恰是行业经营全面好转,同时,又有一批新主体已经或即将进入市场。有“空间”、有“新人”是大家担心新一轮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于是就进一步担心这次的改革会成为“导火索”。坦率讲,“空间”和“新人”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将二者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因果关系,这无疑是机械和不科学的。“空间”和“新人”因素,固然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因为它可能引发新一轮竞争,但这不是必然,更不能说改革就一定会将这些因素成就为一场恶性竞争。恰恰相反,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使“空间”和“新人”不再成为恶性竞争的因素。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深入观察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改革,特别是监管体制改革的脉络,就不难得出“今非昔比”的结论,而这种“比”,不仅是与国外同行比,也包括了与自身的过去相比。近年来,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监管,制度监管和行为监管“双管齐下”,一方面是完善了偿付能力监管,形成了资本制约机制;另一方面加大了高管人员问责机制,引导管理者理性经营。同时,经过了严重亏损和严重违规的教训,行业的各级经营管理者开始认识到依法合规和效益经营的重要性,初步实现了理性的回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保险业能够将这次改革变为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趋势解读 任何一次改革,初衷是一回事,结果则可能是另一回事。如何使这次的改革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方针和方案推进,是全行业需要共同关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因为成败也许就在我们自己手中。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