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动车辆保险中的风险管理

  如今,社会分工愈发细化,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信息流通愈发便捷,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也逐步显现,对于风险规避的意识也逐步提高。风险可以说随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对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比如:服务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客户的满意度;银行面临着金融风险;医疗机构侧重于病患和法律风险;制造产业则注重产品的质量;而对于和风险打交道最多的保险行业,其面临的风险更是多方面的。

  保险风险指的是尚未发生的、能使投保对象遭受损害的危险或者事故,比如像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保险公司的产品及服务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规避风险而产生的,所以如何管理风险成为保险公司的命脉,风险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

  当保险公司准备要推出一个新的保险产品前,必须要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这样的产品能为客户规避哪些风险;如何来规避风险,是简单地回避,还是防损减损,或者通过转移,进而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如何运用保险系数;如何进行评估;如何制定保险条款;如何确定保险费用等等。

  虽然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是为大众规避风险的,但就保险公司自身来讲,面临的经营风险更是多方面的。下面笔者主要从机动车辆保险的承保、理赔和法律方面入手,介绍一下其中的风险管理。

  对于机动车辆保险来说,无论是在承保部门,还是理赔部门,赔付率的控制都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存亡。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传统的预定利润的定价方法正在面临着挑战。保险产品的定价不仅要考虑纯损失率,还要根据目标客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综合考虑,考虑成本之外的行为价格和市场价格。例如,可以根据产品和所指向的客户的特性,分析其价格弹性,再决定销售过程中应采取的价格调整策略。因此,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精算体系,积累有效的经营数据,两者加以结合,制定出适合各个地区的车险费率,是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保险合同双方权益的首要技术环节。

  在承保阶段,迫于公司的业务压力,保险公司的承保政策往往比较宽松,过分注重保费收入,而承保的质量自然不会得到足够的保证,粗放性的经营势必会无形中给赔付率的升高埋下了隐患。在承保阶段,一定要把好关,防止病从口入。完善核保制度,在承保前进行风险评估,将风险等级细分,采集每一辆承保车辆的风险等级,建立全行业内的风险预警机制,结合经济效益预测出承保极限,同时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从源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