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切莫变扰民 电话车险亟待规范运营
近日记者偶遇一朋友,他见面就诉苦说:“下个月车险要到期了,最近不断有保险公司打电话游说,希望能选择该公司的产品,烦死了。”记者曾与身边有车的朋友聊天,基本上每个人都接到过类似的推销电话,最多的一天接到了5个,让人烦恼不已。 朋友们所诉,即保险公司的一种产品———电话车险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保费较为优惠、手续较为简便的机动车辆保险,保险公司通过电话的方式为车主提供保险。在实际操作中,电话车险确实给消费者省了不少钱,也使消费者省力。这样对消费者有诸多好处的事,缘何让人烦呢? 记者走访发现,个别保险公司业务员会冒充其他名义拨打电话,也有一些保险代理人按手机、家庭电话号段挨个拨打。有些市民反复说明自己不需要买保险,但仍会接到保险业务员、保险代理人打来的电话。 近年来,电话销售成为各大财险公司力推的车险新渠道。与此同时,困扰和争议也围绕着这个新事物。电话销售已经沦为电话骚扰的代名词?对此,财险业人士纷纷表示担忧。 “扰民”折射出行业前景 “这只是少数现象。扰民是由于各大保险公司对电话车险市场前景普遍看好,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所致。”有专家表示。 如专家所述,与传统渠道产品相比,电话销售车险将节省的手续费直接让利给消费者。在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支持下,电话车险可提供快速、专业、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具有投保方便、价格实惠和服务优质等特点。 打个电话就能搞定车险投保,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电话销售车险正成为车险行业重要的渠道之一,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已有12家保险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客户争夺战越来越激烈,这才有了前面车主们所提到的那些困扰。 政策法规出台 为电话车险健康发展护航 在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声中,监管机构开始整肃保险电话营销渠道,加大力度治理电话滋扰和销售误导等突出问题。2010年11月,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电话营销专用产品管理的通知》,对电话“呼出”业务的监管逐步加强,要求保险公司从合法渠道获取电销(电话销售)客户资料、建立电话号码屏蔽制度等。 保监会明确提出,各财险公司在经营电销业务时,应加强内部控制、提升服务水平、规范广告宣传、统一管理,并就电销专用号码管理、专用职场管理、坐席人员资质管理、客户信息管理、保单配送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广告宣传管理等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保监会政策的及时出台,意在保障电话车险行业健康发展,有效保证用户车主的权益。保监会强调,各保险公司要建立权责清晰的内控管理体系,对由于管控不到位出现误导、扰民等问题,将从重追究保险公司的管理责任。 规范化运营 提升消费满意度 保险公司只有合规、合法地发展电话营销业务,才能真正让电话车险市场健康发展。为了规范电话营销行为,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积极行动。 中国人保财险电子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保财险将进一步规范电销车险,增强电销车险客户情感属性,以破解行业“扰民”之困。 针对电话销售,人保电话车险严格按照保监会相关文件,采用全国统一号码,对于客户明确拒绝电话营销的不予呼出。同时,充分尊重各地区的生活时间差异,根据区域的作息习惯相应安排外呼时间。例如,南方部分地区,为不打扰当地客户的午休,下午两点半以前不安排客服专员外呼。
“人保电话车险配备了录音系统,对全部电话进行录音、保存,保证交易过程有据可查。另外,我公司还会进行100%跟踪回访服务,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利益。”上述人保电话车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除了人保财险外,中国太保财险、华泰财险等也相继对电销平台进行升级。企业还对客服人员作出硬性规定:一年内不得对相同客户再次呼出。大地财险电销事业部则加强线上坐席管理,从拨打时间、节奏方面把关,充分尊重客户意愿。 规范化运营破解“扰民”之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电话车险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保险不只是“推销者”,还应是“服务者”。电话车险行业只有规范化运营,才能确保健康发展。这也是广大消费者期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