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困局短期难解
险对外开放,完善交强险市场环境的建议。保监会指出,交强险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将进一步完善交强险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引进吸收国外强制保险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有助于推动交强险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中资心态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交强险业务陷入亏损泥潭,但对中资保险公司而言,商业车险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由于外资公司不能单独经营交强险从而影响了其商业车险的经营,因此,中资公司正借助交强险享受着各种优待。统计数据显示,交强险实施5年来,机动车投保率从2005年末的36%提高到2010年末的49%,汽车投保率由58%上升到79%,交强险覆盖面大,带动了保险公司商业保险的投保率上升。 过去几年,交强险与商业车险捆绑销售,使得中资财险公司在车险业务上一枝独秀,目前车险占中资财险业务的七成。针对外资进入交强险市场一事,目前国内险企基本抱着“不需要怕”的心态。 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孙建平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国外的车险市场非常成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包括管理、人才和技术,将提升国内整个车险行业管理水平,是件好事。他同时强调,“做车险需要很多资金,同时需要很多网点,而网点建设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孙建平指出,从目前国外情况来看,海外公司仅靠自身的发展,想要在当地做车险并非易事。 此外,消费者对车险服务的便利度要求很高,中资公司在网络分布上占据了主动权,而外资公司受经验、成本等因素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大规模拓网,这是国内车险巨头们自信心的一大来源。 外资诱惑颇丰 对于外资公司来说,经营交强险业务是提升其在中国财产险份额、获取车险利润的希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华外资财险公司有21家,但经营商业车险业务的公司仅有美亚、三星、国泰、现代、安联、三井住友、利宝互助、中意财产等,不超过10家。 保监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和2011年,外资产险公司的总保费收入占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仅为1.06%、1.09%。然而,2011年全年保险业财险保费收入4618亿元,同比增长18.5%,而商业车险占比达到70%,数以千亿的市场资源正不断诱惑着外资公司。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交强险须与商业车险捆绑销售。外资险企要想承保车险业务,必须与中资财险公司合作,各自承保其中的商业车险与交强险,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车险甚至是财险市场的发展。 此次中国正式向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