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困局短期难解

来保障保险公司的利益。同时还应该实行差别费率,对不同的车辆实行不同的交强险标准。郝演苏也认为,要改变交强险连续亏损的状况,首先要对制度进行调整,改变不盈不亏的经营原则。他建议,可以由政府制定基本条款,规定保险责任范围、限额和基本费率,由政府对交强险的保费设定上限,而在实际操作中,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自行调整具体保费金额,允许保险公司竞争。

  同时他还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强制保险都以保护生命为主,而交通事故中,财产损失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取消交强险财产保障,将财产损失转到车损险或由车主自负,在交强险条例中规定只承保生命健康损失,不承担财产损失,将车辆财产损失部分转移到商业车险上,那么交强险费率不仅可下调,人身保障还可提高并扩大到车上人员。

  郝演苏还建议,在保险公司核算保险业务时,应当将交强险和商业险的保费核算分开管理,使交强险业务情况更加透明,从而更加准确地核算交强险经营状况,找出亏损的根源。

  相关

  交强险“对外开放”

  交强险正式开闸,将外资险企拉进中国商业车险市场。面对千亿级车险蛋糕,一场中外险企的“短兵相接”即将上演。中资险企“来者不拒”的心态能否抵挡外资险企的奋力出击?而外资险企冲击觊觎已久的车险市场又能否立竿见影?

  政策正式开闸

  今年5月初,保监会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由原

  来的“中资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

  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删去了此前的“中资”限制,我国交强险大门正式对外打开。

  据了解,车险业务占据中国财险市场份额的70%,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未承诺允许外资公司经营法定保险,而“交强险”是我国第一个法定强制保险,因此,外资财险公司一直无法充分享受交强险背后庞大的商业险盛宴。

  今年2月份中美双方发布《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首次提到已决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在完成修改相关法规等程序后,将正式颁布实施,交强险正式向外资敞开了大门。

  时隔三个月之后,在公布最新交强险亏损数据的同时,保监会也再次提出了推进交强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