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困局短期难解

  日前,保监会公布了2011年交强险保险业务情况。数据显示,交强险承保亏损达112亿元,创下历年亏损新高,而这已经是交强险亏损的第五个年头。尽管监管部门已将交强险的大门向外资保险公司敞开,但交强险难见盈利的困局短期内似乎依旧难解。交强险究竟困在何处?未来发展何去何从?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现状

  2011年亏损92亿元破纪录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即市场通常熟知的交强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我国的交强险于2006年7月正式实行,于2007年7月开始普遍推行,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简称“《交强险条例》”)的规定,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是责任保险的一种。

  作为第一项法定强制险种,交强险经营的总体要求是不亏不盈。而事实上,自2006年开办以来,交强险一直陷于亏损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除了在2008年实现盈利17.6亿元外,其余年份均为亏损,且亏损呈现出逐渐放大的态势。2009年,交强险经营亏损29亿元;2010年整体经营亏损72.4亿元;2011年,整体经营亏损扩大到92亿元,其中承保亏损112亿元,投资收益20亿元,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年交强险亏损额最高纪录。至此,整个行业累计亏损高达173亿元。

  经审计的各保险公司交强险汇总数据显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交强险共承保机动车1.14亿辆次。保险责任已到期的保费914亿元,保险责任未到期的保费增加69亿元,赔付成本749亿元,赔付率比2010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经营费用277亿元(含营业税55亿元,救助基金20亿元),费用率比2010年降低0.2个百分点。

  营业客车是亏损最大包袱

  事实上,在行业整体巨额亏损的背后,并非所有车型的交强险都只赔不赚。相反某些车型还是赚钱利器,如私家车(家庭用车)交强险业务经营五年半来累计实现盈利33亿元;而相比之下,以客车、出租车、公交等为代表的营业客车整体亏损104亿元,是交强险巨亏173亿元的幕后最大包袱。

  据悉,交强险按照机动车种类、使用性质分为9类,分别是:家庭自用汽车、非营业客车、营业客车、非营业货车、营业货车、特种车、摩托车、拖拉机和挂车。

  记者通过对保监会公布的35家经营交强险业务的财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