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放开 中外险企拼服务

 近5年来,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年均增量达1591万辆,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全年增加了1773万辆。庞大的市场份额摆在眼前,险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根据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外资保险机构开始可以经营中国交强险业务。中国保险业对外资的最后一道屏障打开,中资财险公司在车险业务上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的现状将给我国的保险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与变化?

  “虽然外资保险对此摩拳擦掌,已做好充分准备,但受制于渠道和网络铺设,短期内对中资财险公司冲击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交强险于外资的开放,及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推向全国,其费率有可能在竞争中进一步走低,我国的车险服务水平或将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再上一台阶。”一业内人士表示。

  中外险企角力,消费者最受益。

  外资紧抓时机 筹谋市场

  4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由原来的“中资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修改为 “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尽管只有两个字的差距,但确意味着自从2006年交强险正式实施以来,外资财险等待了六年之久的时机却已到来。

  据了解,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然而作为法定义务,交强险并不在2001年保险业入世承诺开放的范围之内,所以一直没有向外资财险公司开放。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财险市场70%的份额来自于车险业务,交强险的缺失无疑成为外资财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障碍。

  “在市场的长期竞争中,大多数消费者为了理赔方便,往往会在同一家公司购买交强险和商业车险。造就了如今市场上交强险与商业车险的"捆绑销售"似乎已经成为了默认的潜规则。受制于政策约束,之前进驻国内市场的外资财险如果要经营车险业务,必须与中资财险组合,这种合作,使外资财险不得不承担高昂的合作成本,同时也减弱了其在车险业务上的竞争力。因此,很多外资财险公司只得摒弃车险业务,只做其他的财产保险比如说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等。”一业内人士指出,久而久之,中国加入WTO前还让不少中资险企担忧甚至恐惧的外资险企这群“狼”,在现实的映照中,慢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