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晴)昨日,记者从保险业内部了解到,中国已决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在完成修改相关法规等程序后,将正式颁布实施。数据显示,2011年交强险保费收入983.42亿元,日后交强险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有了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交强险产品的升级和优化,从而改善交强险年年亏损的现状。
交强险市场年年巨亏
记者了解到,由于交强险是中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长久以来只有中资保险公司才能拿到它的经营权。然而,自2008年开始,交强险市场每年都出现巨亏,亏损金额增速都在50%以上。
根据中国保监会每年发布的数据,2008年年底,交强险承保亏损37.4亿元,2009年承保亏损53亿元,2010年承保亏损则高达97亿元。
“一方面是交强险赔付的尺度较宽,另一方面也是保险公司之间的同质化。”一家国内财险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目前交强险赔付比商业车险更容易,再加上保险公司对承保车辆监管不严,从而造成理赔成本高。同时,由于竞争力弱,中资保险公司之间竞争比较“疲软”,推出产品无法升级和优化,最终造成收益低。
外资公司加入或缓解亏损
对于中国交强险市场将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业内专家认为未尝不是好事,国外车险市场具有成熟的市场管理经验,加入中国交强险市场后,将为市场竞争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中国市场可以学习国外经验、优化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外资公司共同分散市场风险。这样一来,交强险年年亏损的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至于外资公司是否会对中资企业造成压力,专家认为短时间内应该没有太多影响。“国外车险产品和服务确实先进,但车险价格却非常高。”专家认为,国外的车险制度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