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痕险,大公司不愿保小公司捡漏
当利益。有的车主在车子老旧后,故意制造车身划痕,向保险公司要求理赔借以重新加漆。对于这类情况,产险公司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验证真假,也很难验证。此外,不正规的停车方式或不正当的开车方式等都很容易造成车身划痕,划痕险在绝大多数产险公司都是亏损经营。
今年7月,保监会下发“实名制理赔通知”,提到对车身划痕险和单方事故案件,维修厂等中介机构不得代车主本人申请理赔,且产险公司直接向车主本人划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抑制划痕险的高赔付。 来年费率制约理赔 由于保险公司之间承保、理赔的标准不一,车主有了更多的选择,像张先生这样因为划痕险的原因转投其他产险公司的客户不在少数。而这正是那些“放宽”划痕险门槛的产险公司所希望的。 今年前10个月,沪上车险保费收入72.7亿元,同比增长20.02%,车险占产险公司业务占比达到54.6%。但车险市场两极分化依旧如一:有的公司早早完成年度任务,开始盘算盈利;有的公司车险业务同比下滑严重,为完成指标必须追求规模。 从对待划痕险的不同态度,恰反映出不同产险公司追求利润和追求规模的不同走向。“现在业务难做,除了关联业务外就是做一些大公司挑剩下的业务了!”某小型产险公司副总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划痕险只是吸引商业险投保的很小部分,事实上,由于理赔次数和来年保费挂钩,我们并不担心划痕险的赔付问题。” 沪上商业车险进平台后,理赔次数和费率浮动直接关联,一般情况下,理赔2到3次,来年保费就会上涨好几百元,如果超过一定理赔次数,更可能面临被拒保的风险。数据也显示,上海车险业务简单赔付率已出现下滑,8月为64.5%,9月为63.25%,10月为63.08%。记者从不少修理厂获悉,由于索赔次数会影响保费浮动,因此越来越多的车主在发生小额事故后,选择自掏腰包进行维修。划痕险由于保额决定了其给付金额不高,是否申请理赔,决定权还在消费者本人。 北京商业车险平台建立已经超过1年,积累了大量数据,从明年一月起开始实行的车险费率浮动范围加大,最低3折,最高3倍,实现奖优罚劣的理念。 |
<< 车险远程定损多方收益声称亏损 交强险惜售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