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率市场化大势所趋 车险业务效果边走边看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很多试点工作都会选择在此地“抢滩登陆”。在深圳试点近一年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近日完成了意见征集,开始正式“嫁进门”,成为“当家太太”。

  去年(2010年),曾经“铁板一块”的车险费率开始有所松动,继深圳之后,厦门、江苏、大连相继启动了车险费率浮动试点工作。

  由于机动车辆保险在财产险种占有极大的比例,也是各家财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车险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国内的车险改革也选择了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改革思路。

  到目前为止,只有深圳完成了车险费率浮动的意见征集,准备磨刀霍霍、大展拳脚,其它各地的试点尚处于征求意见或调研阶段,但这已经令业界充满了期待。

  然而,这并非国内首度进行车险费率改革。

  从保险在我国复业至今,车险一直是伏案上的话题,备受关注与争议。而车险在我国所走的路径,也是崎岖折转。

  和中国其他商品价格改革类似,车险产品和费率的管理经历了从无监管,到严格监管,再到逐步放松监管的过程。边探索、边反省、边改进,不停的尝试才能不断地完善。这期间,车险几次“重量级”事件不可小觑,迂回辗转之中,看似走了几次“回头路”,实则却是一直“向前走”的。

  “放行”——让你自由地奔跑吧

  2001年10月1日,时值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夜,全国车险市场费率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改革的突破口就在广东。

  当时,保监会下达文件,“在广东省进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改革试点。车险费率由保险公司自主制订、监管部门审查备案。即从10月1日起,广东省的同一家保险公司,在不同城市可以实行不同的车险费率,在同一城市,各保险公司也可以实行不同的费率标准。”

  然而,费率被彻底“放行”之后,一场价格大战便拉开了帷幕。

  新进广东市场的华泰保险打响了第一枪。其方案是:将市场车险客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车险费率一律调低至55%;第二类是事业单位、银行系统(均是国有企业)等单位自用车辆则下调至35%;第三类是个人用车等非运营车辆则下浮25%,出租车等营运车辆费率不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赚头的业务似乎让人有点吃不消。大幅降价却并没有让华泰赚得真金白银,业务量反而下降了10%,保费收入下滑50%。原因何在?车险的客户其实是掌握在中介渠道手上的,华泰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