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邦保险“瘦身”急逃偿付红线
能力不足“黑名单”,成为业内知名的资金问题公司。根据都邦保险2010年年报,2009、2010年年底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74%和-61%。“2011年,都邦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依然不达标,为此,保监会多次发函督促。”接近都邦保险总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 在此期间,保监会先后多次下发《监管函》,都邦保险湖北、江西和厦门分公司商业车险新业务,黑龙江、大连、甘肃、云南以及河南、陕西分公司非车险新业务先后被叫停。 该知情人士还透露,都邦保险已于2011年10月25日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临时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提高偿付能力的议案》,拟定公司阶段性增资方案,资本金增加额度初定为7~10亿元,公司将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召开股东大会,彻底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截至目前,尚未听到都邦增资的新消息。 规模转向利润 要想解决险企融资问题,从依靠外部增资转向依靠自身积累,需要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从单纯的追求做大转向重视质量、利润。 保险公司融资难,中小险企更难,类似都邦保险的资金困难户不止一家。除都邦外,中华联合、天安保险、嘉禾人寿等中小保险公司都长期面临偿付压力,多年坐等股东增资,经营状况亦受到明显影响。根据保监会数据,偿付充足率处于100%至150%之间,甚至逼近100%警戒线的保险公司,也是以中小险企为主。都邦“瘦身”计划对改善公司偿付能力问题影响有限,但这种“被迫”从追求规模到重视利润的转变或是行业所趋。 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俊生介绍,目前保险公司增加资本金的途径有限,主要的融资渠道大致分为财政注资、减税额转增资本、自身积累、股东增资、上市及再融资以及发行次级债六大方式。“但由于目前险企利润率较低,盈利转资本金的方式受限,保险公司还是主要依靠外部资金补充资本金,其中又以股东增资、上市再融资和发行次级债三种方式最常见。” 而2011年保监会发布实施了《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严控保险公司次级债融资。据保监会披露数据,2011年保监会批准的600.5亿元次级债中,包括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人保财险6家大型保险公司占了540亿元,民安财险、幸福人寿等中小险企只分得60.5亿元。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未上市的中小险企来说,主要还是依靠股东增资。 都邦保险计划通过&ld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