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拖赔惜赔”常见3招曝光
,车主们可拨打保险公司的服务热线咨询,并根据要求一次性交齐各种单证,切勿存在侥幸心理,否则只会拖延理赔时间。 招数2 以部门不同为由“互踢皮球” 案例回放:欧先生在异地出险,因急需用车,征得人保热线人员的确认后,便在异地4S店进行了部分定损和维修。事后欧先生回到本地后继续定损和维修,但人保系统上没有该事故勘探及定损记录,欧先生拨打广州人保服务热线,却遭到相互推诿,称该案在湖南定损应找湖南人保,而欧先生找到湖南人保后,该公司则以定损员外出或下班为由一再拖延。详见本报3月19日D16版《人保被指“互踢皮球”》 惠州花季少女小慧遭遇交通事故住院近一年,产生医疗费20多万元,小慧家属向为肇事车辆承保的太平洋财险公司提出先行支付的要求却遭到拒绝,最后只得诉诸于法庭,但待法庭判决下来,已是几个月之后。事后,太保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小慧父母未曾向其公司提出过先行支付的要求,而是向当地太平洋保险公司提出,而两公司之间沟通不畅,才出现拒绝的情况。详见本报5月14日D15版《花季少女被撞重伤太保拒绝先行赔付》。 记者点评:上述两个案例均涉及保险公司的两个分公司,消费者或受害人往往认为他们同属一家公司视为一体,事实上两家分公司相互独立,而沟通不畅、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导致拖延理赔时间的现象。 相关提醒:“一样米养百样人”,保险公司内部难免也有害群之马。车主或受害人在出险后切勿慌张更别病急乱投医,遇到不确定的事应咨询保险公司服务热线,当遭遇保险公司相互推诿或吃拿卡要的定损或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向该保险公司服务热线投诉通道和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投诉。 招数3 以低标准赔付“惜赔” 案例回放:康先生遭遇交通事故后腿部骨折,住院12天后出院。因康先生骨折部位未使用手术治疗,所以康复较慢,医生建议其全休3个月,但三个月后,康先生仍未康复,经复诊,医生建议其继续全休3个月。康先生前后误工总共193天,但保险公司却以公安部发布的《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只赔120天,最后康先生一气之下把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详见本报6月11日D15版《193天误工费只赔120天消费者怒告太保杀价惜赔》。 记者点评:虽然以公安部发布的《评定准则》来计算误工费最多为120天,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
<< [聚焦车险]郝演苏:车险销售应禁用“全险”一词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