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盈不亏骤变普遍亏损 谁来为交强险“保险”
4年前,交强险推出伊始,当年盈利221亿元;4年后的今天,这一数据变成了亏损72亿元; 交强险在经济发达的东南省份遭遇滑铁卢,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北省份却捷报频传,难以想象,落后地区竟然为发达地区埋单; 从2011年8月4日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0年家庭汽车的综合成本率只有97.77%,略有结余;而营运车、特种车、拖挂车包括拖拉机的亏损却高达67亿元,占全部承保亏损的69%;换言之,小轿车被迫为经营类车辆保驾…… 自从2006年7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正式施行之后,交强险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这5年来,交强险不仅饱受业界内外各种各样的质疑,而且面临着山穷水尽的地步倘若经营持续恶化,亏损继续扩大,而又没有任何补偿与保障,还会有哪家以盈利为终级目的的保险公司,愿意接单交强险,当冤大头?可是,顾名思义,交强险是国家强令推行的保险品种,无论是车主还是保险公司,又必须捧起这块烫手的山芋。两难之下,谁能为交强险“保险”?又将怎样为交强险“保险”? 交强险遭“劫” “交强险的保费是政府统一定的,涨多少我们都得接着。关键是涨价前必须查清是不是真的赔了。一会儿暴利,一会儿巨亏,我不信!”在青海从事客运的个体车主叶萱有辆七座的商务车,听说交强险去年亏得利害,今年的保费可能会提高,因此对本刊记者大发牢骚。 2011年8月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2010年交强险业务年报”,交强险经营出现72亿元的亏损,其中,承保亏损97亿元,投资收益25亿元。以已赚保费为基数,2010年交强险经营亏损率9.6%。 交强险自开办以来争议不断,从2008年质疑其经营暴利,到如今直面巨额亏损,交强险的发展遭遇寒流。如何突破瓶颈,成为保险公司、保监会及交通主管部门的一道难题。 “不盈不亏”骤变“普遍亏损” 经审计的各财险公司交强险汇总数据显示,2010年,交强险共承保机动车1.01亿辆次,保费收入840.5亿元。赔付金额621亿元,赔付率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经营费用231亿元,剔除救助基金影响,费用率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机动车交强险投保率从2005年末的36%提高到2010年末的49%。 虽然覆盖面提升不少,但从2006年7月交强险开办至今的5年间,其经营状况如同过山车般:2007年,交强险披露首份年报,由于前期成本的巨大投入未能分摊,交强险出现39亿元亏损。2008年,交强险两年半的经营报告显示,承保和投资双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