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车险)中介信息化路很长

 

作者:carcool

       先谈谈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核心就是加强企业的管理。如果企业没有好的管理,根本就不可能谈信息化。即使你用了一些软件,WORD,EXCEL,会计电算软件,对企业管理没有本质的提供,只不过提高了一些工作效率而已。

       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信息化也不过是停留在WORD,EXCEL,会计电算软件的升级版的状态。否则保监会也就不用着急了(关于加强保险业信息化工作重大事项管理的通知)

保险公司自己都未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报给保监会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保险公司的系统提供商:平安是自己搞自己的,不过号称有一支500人的IT队伍(真奢侈);人保等公司的系统是中科软的;中华联合等公司系统是联想智软的。

       一个几千亿的行业,其软件系统提供商就这么几家,太可怜了。

      

       再看看保险中介行业,保险公司的业务,在北京有7080%是由代理做的,全国也差不多。提起保险中介软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代理之星”。不过真正用代理之星的有几家呢?

BAIDU能搜索到的代理软件也就那么34家。保监会也着急啊,特别指出“保险中介监管方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吴定富主席在保险中介座谈会上的讲话)所以在保险中介申请和审核中,增加了信息化的要求。不过对信息化几乎没有什么标准(只是推荐了几个软件),购买也可,自己开发也可,委托开发也可,给人感觉就是有一个软件就行。

保险中介公司都知道信息化的作用,也希望用信息化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从铺天盖地的网上保险就可窥一斑。不过这些网站除了些宣传作用,能带来多少业务,恐怕自由站长们心里最清楚了。

在保险中介软件这个有巨大商机的行业里,几乎没有标准,几乎没有竞争?为什么呢?

尝试分析一下:

1、              行业特点:门槛低,人事关系复杂,导致从业者几乎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很少抬头看看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2、              软件不适合业务:这在国内软件业是个通病,因为开发者不懂业务。看看国内软件公司的招聘,都是招IT的,编程的;而国外的软件公司更多招聘的是业务精熟有一定IT基础的,具体编程的工作都外包给中国的软件公司了。笔者做过ERP(SAP)SCM(I2)的实施,他们的咨询师和实施人员基本都是从原来的客户那里过来的。前些年一度风光科利华软件,靠的就是它有200多位高级教师在后面撑着。曾经和一位程序员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好的程序员和好的业务人员相互配合也能做处好的软件,我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我说“驾校的教练没有不会开车的”,他就没词了。

 

3、              利润微薄,舍不得进行基础投入:保险中介现金流大,流动快,在基本靠手工操作的情况下不出错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保险公司结帐还出问题呢,何况中介呢,经常发现多结少结的情况。要知道,露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即使是如此情况,为什么还不进行一些IT投入呢,恐怕软件的适用性是最可值得怀疑的。

看来保险中介信息化,无论市场还是产品,路还很长。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