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做好功课 车辆理赔并不难
首先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法律法规所致。交强险限额的提高是人伤案件案均赔款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后该因素释放将会更加明显,也直接提高了人伤案件案均赔款数额。 涉及部门所致。如交管部门在处理车险事故时,偏重依据保险情况划分事故责任,这在人伤案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医院乱检查、大处方、搭车开药、挂床就医,甚至出现人员身亡后还在发生费用的情况,造成保险公司事后医疗审核难度大,客户意见多,导致投诉和诉讼上升。 法院判决所致。大部分法院判决案件都涉及到人员伤亡,造成公司难以进行医疗审核,并且法院判决公司先在交强险项下赔付精神抚慰金,增加了商业险的人伤赔付金额,造成合同超额赔付。 城乡户籍所致。近年来,各地淡化农村户口,套用城镇户口赔偿现象十分严重,“三费”标准难以控制。 其次是受内部因素的影响: 思想认识不清。今年冰冻雪灾、特大地震、事故频发的潜在影响,部分基层公司认为大灾之年,很难完成利润,放松了理赔质量;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发展压力过大,导致部分公司以理赔资源为代价,以达到业务发展之目的。 医疗跟踪不力。虚假评残情形较多。限于人力影响,普遍呈现医疗跟踪不到位的情况。虚假评残(特别是虚假评定十级伤残情况)和低残高套行为依然存在,增加了公司的巨额赔付成本。 医疗审核不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目前部分公司医疗审核力度有所放松,医疗审核的规范性不强,大都是对医疗费用总金额进行扣减,而不是在明细清单中进行逐项审核,“三费”审核偏松,特别是出院后休息误工费和继续治疗费偏高。 调查能力不足。由于市场规范程度不高,保险的法律环境不够好,过度相信一些判决、调解等索赔资料,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破解车险理赔难题对策 要想车险有最佳的经营效益,就必须极为重视理赔业务质量。针对上述问题举一反三,全面进行整改,特别是对一些影响赔付成本和赔付效率的问题,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重点整治。 1.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要加强对理赔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医疗审核人员、车险查勘定损人员的培训,建设起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和稳定高效的理赔骨干队伍。 2.严格理赔操作规程。要加强车险理赔关键风险点的管控,努力在查勘定损、报价管理、跟踪调查、医疗审核、理算核赔等方面下工夫,减少超额赔付,切实提高理赔业务质量,提高盈利能力。 3.加快车险理赔速度。要进一步提高车险理赔工作效率,进一步简化理赔手续和流程,不断提高理赔服务质量。减少内部流转环节,减少资料收集前的滞留时间,主动催收理赔单证,实现理赔提速目标,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全面落实“交强险重大人伤案件提前赔付机制”、“交强险直接向受害人支付赔款的赔偿处理规定”和“交强险无责财产赔付简化处理机制”,实施交强险财产损失“互碰自赔”等理赔简化、创新机制,缩短理赔周期。 4.加大诉讼公关力度。要做好理赔诉讼公关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改变法院法官对保险的偏见,提高保险合同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密切与其他保险主体的协同,引领其他保险主体共同参与诉讼公关。加强对司法鉴定部门、公安事故处理部门、法院民庭的公关联系,增加理赔公关投入,明确理赔公关责任,改善责任认定、司法鉴定和保险诉讼等方面的环境,减少保险合同的超额赔付,提高保险诉讼案件胜诉率。 5.搞好未决赔案管理。对长年积案、通赔积案要进行有效清理,切实提高未决赔款准备金的估算准确性。重点要加强对基层公司检查和业务质量督导,特别是在理赔效率上要帮助其提高效率。同时,高度重视理赔服务投诉,及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对社会各界反映情况研究,及时解答各类疑惑。对于服务质量差、信访投诉多的分支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及时警示,对于恶意拖赔、惜赔、滥赔等违法违规机构和人员依法严肃查处。 6.加强车险风险管控。要加强与产品线的互动,密切协作,对风险大、赔付率高的险种要及时向产品线通报,认真落实黑、灰名单制度,把事后被动理赔前移至主动严把承保质量和防灾减损等管控风险方面上来,合理降低赔付率,不断提升车险的经营效益。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