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联合偿付能力亮红灯 购买保险也要认品牌

  去年7月,在全国保险监督工作会议上,保监会披露了12家保险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偿付能力不足。近日,保监会表示,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因快速扩张造成偿付能力出现较大缺口,目前已经对其进行内控。市民在选购保险产品的同时,也应对保险公司的实力有所了解,遇上实力差的公司,保险也会变得不那么“保险”。
  国寿、平安实力可鉴
  按中国保险年鉴披露的数据,2007年中华联合亏损64亿元,期末所有者权益已降至-53.5亿元,折合每股净资产-3.57元。有人士透露:“经历了巨灾频发的2008年,公司亏损已经不止这个数。”2008年6月末中华联合内部数据显示,承保半年出现11.24亿元亏损。
  就在中华联合应对保监会方面压力的同时,国寿、平安两家上市公司也将于近期公布业绩。据中金公司预测,国寿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0%至142.7亿元,平安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50.7亿元。
  理赔服务差距大
  对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各家保险公司也是众说纷纭。都邦财险的一名会计认为,赔付能力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其股东权益。他们公司也是在今年完成增资的,增资后即大大提升了公司的赔付能力。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家郝演苏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个别保险公司快速扩张造成的。而平安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认为,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更多地应该是因为短期业务增长过快。
  但同时,专家也指出,赔付能力的不足不代表公司无法支付赔款,只是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下降。该专家也指出,赔付能力不足的公司由于受其制约,很难开展针对理赔服务的优惠活动,更不能像人保、平安那种实力雄厚的公司那样,实现“现场赔付”、“5000元以下3个工作日”等理赔承诺。
  未投保者:偿付能力是参考
  虽说目前的“偿付能力不足”并不影响保单赔付,但对于未投保者来说,在购买保险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其选择保险产品的一项参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教授庹国柱表示,一家偿付能力始终充足的公司,必然会在经营管理、资金运用、风险管控等方面略胜一筹。这些公司不会在偿付能力上出现问题,而且在分红、投资类险种上还有可能为客户提供较高的收益。
  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并非越高越好。庹国柱认为,保险公司只要各项偿付能力监管指标达到监管部门规定,就可以认为偿付能力充足,没有必要保持一个过高的水平。如果偿付能力过高,就说明保险公司的业务或者投资尚未做足,没有充分利用保险资产。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