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保险二次创业三步走

——专访中华保险董事长李迎春

  2006年,经历了高速扩张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出现巨额亏损,由于现金流短缺、再保不支持,公司偿付能力急剧下降,队伍出现不稳定情况。2009年3月,由监管部门派出的“加强公司内控工作组”进驻中华保险总部,其后,公司经营情况逐步好转,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从2009年至今,曾陷于严重经营风险的中华保险如凤凰涅槃获得重生。3年来,中华保险人卧薪尝胆,重振河山,公司从巨亏转向盈利,公司业务日趋向好,重组进程再度提速。2010年12月,公司总部从新疆迁往北京;2012年3月,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同意,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至75亿元人民币。

  这一切,外界鲜为人知。近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一行专程走访其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公司新总部,在与中华保险董事长、总经理李迎春交谈中,了解到公司“二次创业”的诸多内情。

  记者:中华保险因高速扩张导致2006年出现巨额亏损,行业为其风险捏一把冷汗。2009年3月,您从安徽保监局局长任上临危受命,率领“加强公司内控工作组”进驻中华保险当时位于乌鲁木齐的总部开展整改。请谈一下内控工作组进驻中华保险做了哪些工作?中华保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迎春:2009年3月,工作组进驻中华保险时,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乱,经营风险很大。在监管部门和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工作组当机立断,一面大刀阔斧清理违规的业务,狠抓结构调整,制止垃圾业务的大量流入;一面顶住压力缩减开支,强调按章办事,加强公司内控管理。针对执行力差的弱点,中华保险还开展了职责明确的四级机构建设,总公司负责决策及合规管理等,省级公司只负责执行,基本建成了集中管控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经过艰苦的努力,治理整顿逐步显现成效。2009年6月,在工作组进驻的第3个月后,公司“止血”工作开始显现成效。至2010年8月内控工作组撤出之时,公司已成功扭转了多年来持续巨额亏损的局面。2010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成本率96.7%,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期盼多年的盈利局面终于出现,公司经营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此,中华保险经过了凤凰涅槃的煎熬,在浴火中获得了重生。

  记者:工作组整改完成后,中华保险在全系统内提出了“二次创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当时,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又是如何落地的?

  李迎春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