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上折:平安保险电话推销开出15%优惠强冲车险
据全国乘用车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个月车市销量环比呈明显下降,继4月车市销量环比3月下降11.2%之后,5月车市销量环比继续下跌约10%。
车市的这一小股寒流直接吹到了车险市场。
据平安财险广东分公司一内部人士透露,从今年3、4月份的车险销售来看,旧车投保基本正常,略有增长,而新车投保由于新车销量的下降,保费收入上也有10%左右的下降。与同阶段汽车销量的下滑幅度基本一致。
从消费者投保习惯上看,一般新车第一年,车主没有投保经验,倾向于选择车行或4S店购车时同时投保。而在第二年,车主往往愿意自行选择投保方式,或者更换代理中介,或者改变购买方式,电话车险、网络车险的兴起,让车主有了更多投保方式可以选择。
不过目前车险销售的保费有70%均来自于代理机构,说明大多车主还不习惯直接向保险公司或通过电话直销的方式来购买车险。
多一个营销环节就多一层成本,为何保险公司推出电话直接销售车险,明确优惠15%之后,电话车险并没有发生销售井喷。
近日媒体爆出车险代理机构高达30%的代理费,他们是独吞了此项费用还是让利给了消费者?
到底投保人选择哪种方式购买车险,更加实惠?记者的调查或许可以给车主一点启示。
车险代理明折暗扣 投保擦亮眼睛
以一辆6座以下家庭自用车为例。投保人使用该车一年左右,假设车主希望投保20万元车损险和3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外加驾驶员座位险和乘客座位险5万元,投保座位为5个,盗抢险为18.56万。
而此中介在上述总保费的基础上,又给出了自己的优惠。原本相差无几的保险公司报价,中介给出优惠后产生了很大差异,最多可优惠至4774元,优惠幅度达21%,一般也能优惠至5297元,优惠幅度13%。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中介渠道掌握集中的客户资源,保险公司为了竞争,只能争相提高中介代理费,加上给消费者的折扣混合在一起,此比例最高可达50%。而各家中介为了争取客户,除了按照规定给予车主的7折优惠,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中介代理费,让出一部分给投保人。所以就产生了在正当的7折之后,而产生的保费差异。
按照目前电话车险销售优惠15%的比例来看,是在商业车险7折之后的基础上优惠,投保人需花费5168元。基本上介于中介最高与最低优惠之间。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出中介渠道以及通过电话直接购买的费率优惠比较。车主通过中介代理,在商业车险7折后的基础上可以拿到13%-20%的优惠,电话车险为15%。
除了费率之外,两种投保方式也有优劣,电话车险条款简单,且标准化程度高,车主无需斟酌条款。而中介代理由于具有很多人为因素,需要车主格外小心鉴别条款,防止代理人私吞保单等。
电话车险:雷声大雨点小
有数据显示,韩国通过电话销售车险的比例高达总销售量的70%。在英国,超过50%的车主选择通过电话投保车险。
有国外经验做比较,保险公司都非常看好这一渠道,有些业内人士对此评价非常高,认为电话营销是保险公司直销业务的创新,是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集中体现。
但客观地说,电话营销并不能算是什么新鲜事物,事实上,在专属电话渠道的车险产品问世之前,早在2005年广东就有媒体记者调查过通过电话渠道卖商业车险的报道,各家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或实施。只是业务规模不够大,没有引起广泛重视。
尤其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出发,由于中介代理掌握着集中的客户资源,在车险销售上过于依赖中介,导致话语权缺失,中介费暴涨,另辟渠道仿佛成了当务之急。
但从市场的实际销售情况来看,并没有那么乐观。
去年7月底,平安推出了国内首个电话车险专属产品,之后各家财险公司纷纷跟进。距今已近一年时间。而平安财险内部人士透露,此款产品在广东地区的销售情况一般,保费占比为2%左右。与前不久平安财险媒体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给出的“电话销售已经占到平安整个车险销售的5%”占比相距甚远。而原因,他归结为刚刚开始,起步太晚。
由此可以看出,要电话车险承担起与中介渠道抗衡的使命还需假以时日。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