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太平洋车险拒付返还金 暴露保险业潜规则

  争 论
  不履行协议是“拒付”还是“改错”?
  “浙江‘太保’明知保险返还金是违法的,为什么还要写进保险合同中?”在韩肖敏看来,作为一家知名的保险公司,明知违法仍将此作为承诺写进加盖双方公章的《保险协议书》中,就是给省外事“下套”,目的就是拿到合同后,赖掉优惠承诺。
 对于韩肖敏“下套”的指责,浙江“太保”具体经手此官司的相关负责人并不认可。他说,省外事和省太平洋保险公司都是省内的品牌企业,在法律上也是对等的法人主体。签合同时,双方都应该很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存在“谁先下套”的说法。至于浙江“太保”为什么会将明显违法的条款写进正式合同之中,这种做法是否属于知法犯法?该负责人的回答很含糊。“当时的情况现在也说不清楚,只能说是‘事出有因’吧。”
  而对于事后不按规定履约的质疑,该负责人称:“既然已经明知合同中相关返还金的条款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还履约,就是知法犯法。”而浙江“太保”辩护律师的说法是,浙江“太保”的不履约行为实际上是违法行为的中止,是“悬崖勒马”。
  说 法
  双方都有违法嫌疑
  “保险活动是最大诚信活动,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缔约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诚信,那保险的本质已经丧失一半了。”东方律师事务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记者,从案情本身来看,浙江“太保”存在商业欺诈的行为。“保险本身是个专业,不是被保人能够了解的,保险公司会为自己设立保护壁垒,这样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等,地位不对称,实际上在保险行为中被保人是弱势的。浙江‘太保’与省外事签订合同时,也许就是利用了自己的专业特长,让省外事失去了本身应享有的法律保护。”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表示,省外事想将保险返还金用作培训奖励,实际是私设小金库行为,看上去合情合理,却不合法。首先严重违反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其次由于这笔钱很可能不入账,因此有可能违反相关税法规定。浙江“太保”业务员也许正看到当时省外事想有钱设基金,却苦于国企批项目资金手续繁琐的矛盾,便投其所好,设立优惠项目,这在以前保险行业中也是招揽客户最常见的手法之一。正是为了堵住这种漏洞,所以国家规定保险行业也必须明折明扣。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