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建设推进保险公司发展
近日,保监会下发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保险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保险业实现科学发展的蓝图,是未来5年全行业的行动纲领,是保险监管机构引导保险市场行为、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依据。 《纲要》提出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和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坚持把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三是要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保险创新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四是要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加强改善监管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根本保障。《纲要》还提出了保险业“十二五”期间的具体目标: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 信息技术由于其先天具有的高效化、流程化、规范化、透明化等属性,可以在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纲要》特别提出要“强化应用,全面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坚持把信息化作为保险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加以积极推进,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促进行业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因此,在行业层面,应在保监会和行业协会的带领和协调下,一是推进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绩效评价和审计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信息化标准建设,包括术语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等;三是推动行业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行业数据信息在统计分析、风险防范、反欺诈、精算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在公司层面,一是各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与业务战略相匹配的信息技术战略;二是要根据信息技术战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治理结构和信息化架构;三是结合业务流程再造和流程优化逐步实施和优化相关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CRM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等。 以人保健康为例。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人保健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险服务模式,搭建了运行稳定、服务高效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平台,构建了以核心业务系统、健康管理系统、财务系统、CRM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为主体的人保健康信息化系统架构。稳定高效、适度灵活的核心业务系统,既可以满足大量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和规范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