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介”欲扮演市场领跑者
尽快拿到准入证,赶上淘第一桶金。在去年12月底,我国允许国外保险经纪公司在中国设立外资全资子公司后,今年外资保险抢占中国专业中介市场的战略开始提速了。 2007年1月24日,全球保险经纪排行老大的达信(Marsh),正式获得中国保监会发放的首张外商独资保险经纪营业执照。由于达信坚持要取得独资身份,在中国市场一直以1998取得的保险顾问公司资格开展风险管理咨询业务。取得牌照后,达信称,在中国业务将扩展至包括大规模商业风险、再保险、国际海事、航空和运输保险经纪。而全球排名前三的英国韦莱集团,早在2005年11月已掌握合资经纪公司——韦莱浦东保险经纪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今年6月6日正式更名为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世界金融巨头之一的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继战略投资新华人寿,成为持股20%的最大外资股东,在北京设立首家外资独资的财产险分公司后,9月4日宣布入股北京百合保险经纪公司并已更名为苏黎世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几乎同时,9月20日筹备中的苏黎世保险代理(北京)有限公司也已正式获得保监会的批准,其中国市场的全面战略经营局面已基本形成。此前,澳大利亚皇家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参股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12.5%,安博集团在上海考察时也流露出进军中国之意,而佳达再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刚刚获批成立。日本爱和谊、日本东京海上等相继发出投资中国保险经纪公司的明确信号。 外资以参股方式对国内中介市场频频发力,但是否能就此改变中国保险专业中介市场的竞争格局?现在还不敢断言。 尽管目前外资及合资的保险中介公司绝对数上占比很小,但由于我国内资保险中介公司最长也仅有7年的发展历史,在品牌、资本、技术上确实与那些经营了上百年的老牌经纪公司难以抗衡。而目前,我国恰逢对风险管理及理财规划需求处于上升的时期,在国内保险专业中介还没有强势品牌的局面下,外资股份的介入使其能凭借其资本、技术优势,快速进入市场打出品牌,最终成为市场的领跑者。 除了上述的达信、韦莱,世界第二大保险经纪公司——美国怡安(Aon)保险集团于2004年3月获准与中粮集团共同成立了合资的中怡保险经纪公司,3大经纪公司占据了国际市场70%以上的份额,在中国市场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保监会8月17日发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表明:目前中怡、韦莱、达信业务收入分别为4038万元、3937万元、3177万元,在市场分别排名第三、第四及第六,与排名第二的江泰保险经纪差距并不大。业内有关人士预测,外资中介在中国市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很可能会选择并购一些国内企业,或者高薪吸引国内保险人才和经纪人才加盟,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而事实也是如此。苏黎世保险代理(北京)有限公司的获得保监会批准的同时,一个名为“阿尔卑斯登峰计划”的打造精英保险代理管理将才的方案已在实施之中。据悉,此计划旨在培养中国保险代理急需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入选登峰计划的优秀人才,将是苏黎世保险在中国发展保险代理事业的主力军,成为其业务经营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黎世表示,保险中介经营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销售平台,这个平台将苏黎世保险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各地市场推广,以此扩展苏黎世在中国保险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并在新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保险收入的50%-90%都来自保险中介,这也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表示,当前中国保险中介市场正面临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济社会发展为保险中介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业转型与结构调整为保险中介加快发展提供了较好条件,保险中介自身也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从中英人寿去年开始的保险经代模式的实施、长城保险对经代模式的积极探索和推动,到国际化大型保险集团开始进军保险中介市场,可以确信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黄金期已经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