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再掀扩张潮 竞争格局生变数
近日,产寿险公司掀起新一轮的机构扩张热潮。6月,保监会连续批复信诚、海康、金盛、阳光、永诚等11家公司的分支机构申请。这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在全国布点的步伐日益加快。
机构布点提速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保险公司超过100家。而每月向保监会递交分支机构筹建申请的不下7家。业内人士表示,继2004年保监会重启发放牌照大门后,这次继续大规模的放行,国内保险业又将迎来一轮新的扩容潮。
上海保险市场主体众多,竞争充分,今年以来,又有中德安联人寿和汉诺威再保险在沪设立分支机构,幸福人寿和国华人寿也在积极筹备上海分公司。而更多的保险公司则把触角延伸到山东、福建、河南等二线省市。
合资寿险公司一直是机构扩张的主力,以总部在上海的海康、金盛、海尔纽约等公司为例,分别通过分公司或营销服务部的形式布点全国近20个城市。某合资寿险公司副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毕竟有聚集效应,但上海市场的竞争太过激烈,给公司以及股东方的压力很大,上海的业绩占比可能不超过20%,公司必须走出去,去二三线省市拓展。
另外,综合各方的消息表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已在国内拥有各自的合资保险公司,中邮人寿已然获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向监管机构申请参股多家中小保险公司。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大型国企以及四行一邮入股保险,也必将大肆铺点扩张,这定会使整个保险行业的竞争格局再生变数。
市场面临冲击
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钟明表示,目前保险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竞争业务主要集中在车险、银保等少数业务领域,竞争手段不乏低费率、高手续费、高回扣等简单手段,很少通过树立品牌、创新产品和提高服务水平来赢得市场。而二三线城市拓展相对较容易,大量的空白业务领域有待开发。
但快速扩张也有前车之鉴。2004年,保监会一口气发放18家中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牌照,但时至今日,仍有获准筹建的公司因股东问题未成立,也有部分公司开业不久便关闭。更多的公司成立后即经历股权以及人事变动,初入市场其经营发展便受到一定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机构扩张给新市场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人力的冲击。不管哪类市场,机构扩张均对人力有要求。目前,保险公司每去一个城市发展,所聘请的高管人员一般倾向于来自本地保险市场。在保险人才匮乏的当口,能觅到一位既了解当地市场又熟知保险业务的良才实属不易。某合资公司的高管一针见血地说:“开分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名合适的总经理。”而熟悉当地市场的营销员团队更是各家公司哄抢的“香馍馍”。
更为重要的是,新公司的介入很可能打破原有市场竞争态势的博弈平衡。在某些特定的市场态势下,各家公司的业务策略经过一段时期的打磨已经达到动态平衡,但新机构凭借新进市场的冲劲往往会打破这种平衡,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以上海市场为例,去年底某产险公司刚刚成立,很快以超额手续费冲击市场,这层平衡被打破后,市场局势立即发生了大的变化———中小公司纷纷跟进,大公司也不堪压力而提高手续费,结果使得上海的车险市场益发脆弱。
拓展也好,冲击也罢,机构扩张最需要的恐怕还是充足资本金的支持,这是监管部门的底线,也是保障分支机构能立足当地并有效运转的基本要素。去年初,中意人寿、信诚人寿、中德安联人寿、中英人寿、海尔纽约人寿、瑞泰人寿的中外股东相继主动增加资本金。厚实的“家底”为这些合资寿险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然而也有不如意者,由于扩张过快,偿付能力不足,为此,大地财险日前就被管理部门要求暂停其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5个省、市的非车险业务。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