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集体涨价 豪华车险“遇险”

  “其实大家早就想涨价了,只是环顾左右,都不敢做第一个”。“在涨价的前一天,很多厂家都会认为自己还能稳住,但是只要有一家开了头,他们就挺不住了,就势如破竹”。———有人如此预测此番高档车险上涨的“骨牌效应”。
  何以解忧,唯有涨价。
  车险如何“脱险”?
  车险看上去已波谲云诡。习惯“刀口添血”的保险公司老总们终于决定围坐在“脱险”这个话题旁。
  他们深感吃够了彼此的苦头。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广州七大财险公司的负责人及其50多家分支公司的老总们曾经共聚一堂,成立过行业自律“盟誓大会”,发布了《广州地区机动车辆保险行业自律公约》并公布举报电话,成立了“领导小组”巡视市场,并每月召开例会,“以及时解决新问题”,其时场面之盛,“到会的从业人员有500余人”。
  但主角们并不指望看到一个百年阵线的诞生———他们太了解自己和太了解彼此了。他们的抱负不过个把月——与我们所知道的“彩电峰会”一样,车险“盟誓大会”后来也成为“烂尾楼工程”,无果而终。
  当然,如果把成立“车险联盟”这样的秩序转型中的所得所失分摊到每一个厂家的头上,在每次转型造成的新增得失中,每个人确实摊不上多少。他们犯不着为这点东西冒被别人先下手为强的风险。
  其后的市场乱象包括:竞相抬高代理商的手续费;吸引无证机构和无证人员加入;暗中变更条款,减少保险责任以降低实际保费;扣单、出假单以及出账外保单等等。
  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大数法则,规模经营是赢利条件之一。车险公司们却陷入了做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中。
  “囚徒困境”是坚硬的。既然大家联手已经无法指望、大面积提升保费也不可能,保险公司在高档车险涨价之外必须苦练内功———“为了保效益,我们力争将今年经营费用压缩10%,全部转化为利润,同时,挤掉赔款里的‘水分’,降低经营成本。”人保财险广东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
  目前,人保公司正在推广车险远程定损:依托安装在修理厂的监控系统,无需将定损专家派去现场,通过大屏幕和电话可以进行远程的图像抓拍、存档、核定赔款。
  还有一些公司将视线瞄准电话车险。作为专属产品,电话车险保费最多能打5折,冲破车险最多只能打7折的禁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通过电话销售车险产品,省掉中间环节,“成本上降低了8%左右”太平洋财险一负责人表示。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