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伤心上海滩
两年的寿险公司中,5家外资公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10家保费收入负增长的公司均为外资寿险公司。
保费收入规模上除前述盈利三家外资保险公司,包括海尔纽约人寿、中保康联、恒康天安等曾经高调进入的9家老牌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仅达到1亿-11亿规模。 而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家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及6家外资财险公司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竞争担忧已经被划为“最高级”。甚至有一家在沪外资寿险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负增长达到了88%。 去还是留? “去还是留”已经成为外资保险面临的棘手问题。 持“去”意者,火速撤离。除了收缩战线的法国安盛,其他一些在华投资保险公司的外资股东也在萌生“退意”。从光大永明人寿到恒安标准人寿再到泰康人寿,今年以来,“合资”险企变身“内资”险企频繁上演。 外资保险公司及其在华合资企业正在逐步失去市场占有率。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2005年一度触及峰值8.9%,但其后逐步下滑,到今年6月底时,市场占有率已缩小至4.7%;非人寿类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已降至微不足道的1%。与之相对,中资人身寿险市场份额占有惊人的96%。 留者则表现出进一步扩张的意愿。原广电日生新觅国内实力强劲的长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德安联、金盛人寿、中英人寿和爱和谊财产保险等外资保险公司则相继分别增加注册资本6亿元、3亿元、2.3亿元与0.6亿元。 中德安联CEO柏思安曾公开透露,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这是安联在中国市场上的长期策略,并对盈利不设时间表。上半年,中德安联已新开两家分公司。 但无论何种意见,在2008年不到一年时间内,外资保险公司在上海的市场份额已经缩减近一半。根据上海保险协会数据显示,10月份已是外资保险企业在上海市场份额的连续第三个月下滑。2008年前9个月,上海业务占到他们在中国内地保费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仍面临缺乏足够规模的挑战。”普华永道发布的《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外资保险期望未来3年内在中国寿险市场上达到8%的市场占有率,这远不如去年同期预计的那么乐观。” 事实上,外资保险不仅逐步丧失市场占有率,也需要面对更多的横向挑战。普华永道亚洲精算业务主管合伙人刘淑艳表示,除面对中资保险巨头的迅猛扩张,最大的一个挑战来自银行保险这样的主要分销渠道。“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