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伤心上海滩
曾经在试图抢占上海滩的外资保险,不得不被“悲观的”现实警示:截至2009年三季度,沪上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继2008年下降8.8个百分比后,继续下滑至16.7%,已经是连续3年下降。 根据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上海市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500.31亿元,同比增加18.83亿元,增幅3.91%。而外资人身寿险和财产险小幅滑落。 对比2005年,曾经由美国AIG旗下美亚保险和友邦保险与国内三大保险巨头争当领头羊,各家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远高于中资保险公司的增速,这个纪录甚至一直保持到2007年。 而今上海市场外资保险公司已经出现连续负增长,更令人沮丧的是,仅平安保险一家公司,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的保费收入都已经远远超过沪上所有外资公司保费收入的总和。 尴尬的外资 上海作为保险业开放的前沿阵地,上世纪90年代末保险市场一度成为外资保险公司的天下。曾经盛极一时的美国友邦保险甚至一家独占上海90%市场份额。 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地区25家外资寿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75.73亿元,占据市场份额的5.2%。 在外资财险公司中,第一名美亚保险以5.89亿元的保费收入傲视群雄,几乎相当于第二至第五名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总和。此外,大部分外资财险公司的同比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 中国经济的超速增长以及人口基数给了外资保险相当的想象空间,2005年起,越来越多的国际保险巨头开始着力发展中国市场,从规模扩张到调整结构,外资保险的极度扩张一度被认为“狼来了”。 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外资保险公司不断掀起增资热潮。尽管经历经济危机的洗礼,继2007年迅速增资到19亿元的中意人寿目前又增至27亿元;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2亿元增至3亿元;首创安泰人寿6亿元增至7亿元;海尔纽约人寿6.4亿元增至8亿元;信诚人寿18.2亿元增至19.8亿元。 然而,2009年,很多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7年以后,仍然不能收支平衡,市场份额也大不如之前的预期。如果按照人身寿险的固有7年盈利周期算,很多外资保险公司当前的状况依然已然很窘迫。 来自北京华凯智博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2009-2010年度中国居民人身保险市场调研城市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在55家人身保险公司中,已满7年(2001年底以前成立)的外资寿险公司8家,仅友邦保险、中宏人寿和太平洋安泰3家目前实现盈利。 事实上,开业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