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保险业的先行者

  在中国保险史上,唐廷枢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人物,当他走完60年人生的时候,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在悼词的一句话颇有含义:“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唐廷枢带着许多盛名离开了他矢志振兴的国度——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中国第一条国产铁路、中国第一家机械煤矿、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中国第一台自产火车、中国第一家医院都与他的名字相连。

  唐廷枢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这里,我们从保险的视角走近他。

  香港求学

  唐廷枢,号景星,亦作镜心,1832年5月19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一个普通农家。靠海的唐家村临近澳门,是当时我国海上贸易兴起的地方,世代靠打渔种地为生的唐家镇人受到海外商业文明的洗礼——他们或经商或外出打工,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唐廷枢的父亲唐宝臣是个憨厚的农民,他虽没有活络的经商头脑,但能吃苦,为了拉扯七口之家,跑到香港马礼逊教会学堂给校长、美国牧师布朗当听差。给洋人打工风险不大,收入稳定,唐宝臣想让自己的几个儿子走自己的路。当听差的生涯,让唐宝臣有了些见识:不懂英语,没有文化干不成大事,比金钱重要的是知识。他一门心思要让儿子到马礼逊教会学堂来读书。

  他和布朗谈了自己的想法,想签下8年的合约,用当听差的薪水抵学费,让两个儿子到马礼逊学堂读书。布朗很欣赏他的远见,二话没说同意了。10岁的唐廷枢和15岁的哥哥唐廷植成了布朗第一批弟子。

  布朗的第一批学生就6个人,后来这6人都很有出息。其中一人容闳成为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曾回忆当时读书的情景:“校中教科,为初等之算术,地文及英文、国文。英文教课列在上午,国文教课则在下午。予惟英文一科,与其余5人同时授课,读音颇正确,进步亦速。”

  布朗是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教育家,仅仅6年的时间,他用全新的教育方法给6位学子打下了牢固的西学基础。唐廷枢曾感慨:“我曾经受过彻底的英华教育。”

  在马礼逊学堂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唐廷枢没有和容闳赴美留学,走上了给洋人打工谋生的路。唐廷枢没有再上过学,但凭借这6年的根基和勤奋,他在商界干得风生水起,并凭借所学的知识和他的哥哥唐廷植共同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汉英词典《英语集全》,该词典分为天文地理、日常生活、工商业、官制、国防、买办问答等6卷,并用粤语注音。

  中国买办第一人

  走出学堂,16岁的唐廷枢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