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互碰自赔为骗保开方便之门

  类似的假案发生频率较高,对于骗保的车主、被利用的车主而言都有很大危害。对于前者而言,骗保原因往往是车辆事故责任不在保险理赔范围之内,车主为了逃避一笔不菲的修理费用,选择自己作假或者伙同修理厂作假。
  保险专家指出,车险理赔有着严格的查验手续。这种诈骗行为一旦被查出,对车主的信用程度有很大影响,不但所在的保险公司会对其重新评估、加收保费和信用记录留档,也会在全行业进行通报,这意味着即使车主改换别家保险公司投保,仍然面临这些问题。还有一些伙同修理厂夸大损失、取得高赔付额的做法也屡见不鲜,骗赔成功的案件,一旦被公安机关查出,车主很有可能为此负上刑事责任,因小失大。
  而对于那些车辆被当作诈骗“道具”的车主而言,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车辆被恶意损坏,更有甚者,车辆被反复利用,屡次蓄意损坏。
  有这样的情况,原本车主把车送进修理厂做一些简单的机械维修,并将车辆修理全程委托给他们。部分违规的修理厂骗取车主信任后,拿车辆去做“道具”,撞墙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并反复这样操作,对车辆损害很大,座驾使用寿命无形中可能减短。并且,车主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于车祸记录太多,次年保费无故上升,信用程度严重下降。
  切勿轻信“事故中介”
  虚假赔案中还有一些情况也比较“主流”。
  笔者曾经历过一起典型的骗赔案,车主夏某为了掩盖在一起追尾事故中自己的全责,选择了报案时谎称是“与废弃铁制油罐发生碰撞事故”,并伪造车祸现场,最后被勘察人员识破。此外,醉酒驾车发生事故后前来索赔的案例同样较为典型。
  除了单纯的车辆碰撞事故之外,涉及车祸人员伤亡的案件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据笔者了解,在一些交通事故处理点上,长期有所谓的“事故中介”从中获利。这些非法“中介”提供的服务中包括帮肇事者“包揽”事故处理:比如向撞伤人的车主承诺,花一定数额的钱财,帮助“客户”通过非正当途径获取作假的伤残鉴定报告以及相关事故证明,从而向保险公司索取高额的赔付,并从中赚取差价。
  保险专家表示,“承包”人伤事故是车险市场上存在的又一不健康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有关执法部门为尽可能避免事故处理中存在的漏洞,正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投入运作。
  尽可能避免“全权委托”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