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互碰自赔为骗保开方便之门
来源:中国保险报
目前车险领域形形色色的假案层出不穷,笔者日前从财险公司获悉,各公司正在纷纷加大“打假”力度,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肃清假案也是为了有更多人力财力去保障客户利益。
据了解,近年来车险骗保案件数量有上升趋势,且作案手段不断更新换代,公安交管部门、保险公司对此类案件的重视度也随之大幅提升。据悉,针对其中利用虚假鉴定报告骗保的情况,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制定关于车祸伤残鉴定的新管理办法,该办法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面世。
□邓海平
制造“互碰”假象骗取保费
2月1日,由中国保险协会下发的《交强险损失“互碰自赔”处理办法》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办法》实施初衷是为了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简化理赔过程中一系列繁琐的手续,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滋生了骗保隐患。
据了解,交通事故各方均有责任、无争议,符合无人员伤亡、各方车辆损失均未超过2000元等条件的小型车祸,均可采取“互碰自赔”方式解决。所谓“互碰自赔”,简单来说就是车辆投保人在事故发生后,自行认定损失,无需准备对方车主的全套资料,仅向自己的保险公司提供自己的材料就能轻松理赔。但是由于“互碰自赔”在理赔时不会牵涉事故另一方,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骗保”的捷径。
据保险专家介绍,一些车主明明是自己酒后驾车撞了墙,还要打着“互碰自赔”的旗号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这类虚报情况很多。保险专家提醒广大投保人,在修理过程中,车主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利用制造假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投保人需提高警惕。
近日某保险公司处理的一起骗保案件正是如此:驾驶员廖某驾驶的车辆与另一辆车发生两车碰撞事故,致使车辆多处严重受损,造成一笔高额赔款。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即车主金女士取得联系后,金女士表示,认识驾驶员廖某,但对于车辆出险事故毫不知情。
最后经专业鉴定,此案系汽修厂私自利用客户车辆制造假案。
严重损害车主信用
据悉,作假手段不只如此,部分事故中还存在修理厂夸大损失程度、伙同车主作假,以及假冒执法机关公章和人员签名等违规情况。
在某人保财险公司办理的一例典型案件中,车主蔡某因为不想支付修理费,于是串通修理厂人员伪造了一起互碰事故——在另一名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座驾开出,并与蔡某的车辆互撞,随后拨打110谎称事故,从交警处骗取了“对方车辆负全责”的事故证明,去保险公司索赔。后来该起案件被公安部门查出,修理厂人员和蔡某都被当地法院处以刑事判决。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