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转型 转型中发展
保险业要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应当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去思考如何站在农业产业链和农村金融产业链的高度,以承上启下的视野,用价值经营的思维,充分发挥保险制度的优势,协调和整合上下游资源,突出风险管理职能,实现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新农业的特点是农业的产业化,产业化的最大瓶颈问题是资金和技术,而资金问题的背后是风险的认识与化解问题,也包括了风险控制的技术。
在发展农业保险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经营的意识,在农业保险的经营过程中贯彻价值经营的理念,首先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要通过帮助和辅导农民掌握农业风险管理知识,以化解风险。同时,保险应当成为农业产业与农业资金供给的信用和风险管理中介。另外,要注意集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进行风险管理的技术与制度创新,包括巨灾证券化、巨灾指数、天气保险、定单农业保险等,通过这些新技术和制度,能够有效地化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现代化,使得保险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行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销售和理赔效率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在我国财产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营的效率问题,具体表现为价格偏高、服务水平偏低。更重要的是在价高质低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并不佳,盈利能力低下,甚至出现亏损。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就不难发现导致经营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是销售和理赔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销售成本高和理赔中的超赔问题。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市场不规范,而在这种不规范的背后是保险公司自身销售能力的匮乏。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保险公司自身销售力量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因此,在发展业务过程中就不得不依赖于各类中介,不得不从市场上“买保费”,尤其是在大量新公司集中进入市场的形势下,各家公司之间对市场的争夺也就表现为对中介资源的争夺。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了销售渠道成本的节节攀升,更有少数中介机构利用市场势力,漫天要价,最典型的就是上海虹桥机场销售航意险柜台的月租金就曾经从2万元被爆炒到31.5万元,而这些成本最终均被归集到销售费用项下,导致了效率的低下。 因此,就保险公司而言,要提高销售效率,最重要是应关注和解决“两直”问题,即直销和直控渠道的建设问题,培养稳定的客户群,夯实经营的基础。同样,就中介而言,要努力摆脱简单地利用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