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转型 转型中发展
得记取的一年。虽然,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但客观地讲,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与农业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甚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业保险还出现了倒退现象。
2007年4月,中央财政首次决定先拿出10亿元在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和湖南6个省区进行政策性农险保费补贴试点,并由中国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和安华农险具体负责实施。在中央财政的引导下,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政策,并动用财政资金,扶持农业保险。如北京市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小麦、西瓜、奶牛、肉鸡、猪等12个品种开办政策性农险,投保农户达到数万户。陕西省则对延安市的苹果和咸阳市的奶牛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在2007年的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出现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并进的势头,除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外,各家保险公司也根据不同地区和农户生产的需要,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保险产品。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在苏州吴江推出了养蚕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针对外向型农业,推出了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累计向200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了58.2亿美元的信用保险。 谁也不会想到“能繁母猪保险”会成为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和力量,2007年中,由于生猪生产、特别是能繁母猪养殖出现了问题,导致全国范围的猪肉供应紧张,猪肉价格节节攀升,直接影响到了国计民生。因此,国家高度关注,希望通过包括保险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化解“猪肉危机”。于是,在国务院、保监会和农业部的共同推动下,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能繁母猪保险,保险费则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户共同负担,农民只需要交12元的保费,就可以获得每只母猪1000元的保障。能繁母猪保险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投保的数量就达到了2124万头,保险金额达215亿元,保费收入超过13亿元,承保面接近50%。 虽然我国农业保险在2007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大多是在外部压力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实现的,其中或多或少有一点被动的味道,有一些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履行社会责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发展的困难在农村,而中国发展的希望也在农村。就目前而言,发展农业保险固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在开展农业保险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行业的社会责任,但从长远看,农民、农村和农业则是我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