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邦股权纷争凸显责任缺位 员工持股被清退
作者:心晴 来源:证券日报
资本市场历来是造就富翁最神奇的土壤。而对于都邦的普通员工来说,如果能够持有公司的原始股,也许可以成就自己的致富梦想。
由于目前对于保险公司员工持股问题相关政策还没有明确的规范,一旦运作失误,可能留下非法集资的话柄;此外,员工持股将会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影响法人股东之间的话语权筹码。这两个问题同时在都邦保险持股计划实施过程中爆发出来,破灭的又岂止是一个造富的神话。
11月20日,中国保监会召集吉林省和浙江省政府三方会议,明确要求都邦员工持股计划不符合现行法规,必须清退。
员工持股埋下股权之争伏笔
对于保险企业来说,资本金的多少决定了公司业务的规模。在强烈的做大做强愿望驱动下,保险企业对资本金增长的渴求更加迫切。
2006年,都邦保险向监管部门提出增资扩股的申请,计划将注册资本金从5亿增加到20亿。2007年1月,都邦保险为有效激励员工,经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管层同意,启动员工持股计划,并将此作为本次增资扩股的重要内容之一。
时任总裁战鹰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表现积极,很快拿出了五家持股公司的章程,以及法人代持协议。其操刀者,正是战鹰的老同学,某大学的法学教授。
在公司的增资扩股计划获批以后,公司对于实施方案达成了初步的意见。即增资扩股分为两步走,第一期增资,主要针对原始股东,增资5亿股,公司筹建期加盟都邦的员工1亿股。第二期,总额其余的9亿股,新增员工股3亿股,法人股6亿股。6亿法人股很快顺利得到了协议确认,但其中浙江华瑞等三家股东联合成立了宁波辉创投资有限公司,持1.5亿股。总裁战鹰号召其中欧商学院培训班的同学们集资成立北京九合常青投资有限公司,持都邦3000万股,占用了员工股3000万股的份额,员工股实际空间因此被压缩为3.7亿股。
股权代持成为争议话柄
员工对于募股的积极性远远超出了预期。在第一个缴款期结束时,募集到的资金已经达到4.8亿,超过了3.7亿股的预留空间。到二期缴款结束,总共募集资金为7.2亿,且尚有新成立的分公司还未获得持股权益。
如何处理募集到的资金成为考验股东们的难题。如果解除已经达成的法人股募集协议,公司将承担巨额的违约金;但是,如果退回部分员工募集资金,将伤了员工的心,而且有违股东大会所确定的员工股优先的原则。
在持股计划进陷入困局的情况下,从公司发展的大局出发,董事长王丽影决定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反复做工作,说服其他两家股东一同出让自己的增资额度3.1亿元,以代持形式推进员工股的顺利进行,并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员工股不承担代持公司的任何经营风险。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司高层的一致赞赏。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