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中介发展论坛2007召开 保险中介要坚持市场化方向

  中国保险报讯【记者 刘景鹏 谢柳 王慧】“保险中介近年来发展的最重要经验是市场化。”12月8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中国保险中介发展论坛2007”做如上表述。这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发展,构建中国特色保险中介市场”。
  保险中介在保险业的地位日益重要,在人员和机构的数量上,已经构成保险业最大的群体,此次论坛也显示出这一特点。在北京永兴花园饭店召开的这次论坛,参会人员超过500人,人数之多近年少见。保险监管部门、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均有代表参会。

  陈文辉披露,到今年9月30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包括保险代理、经纪和公估)2297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4.6万家,保险营销员186.5万人,分别是5年前的14.3倍、1.5倍和1.7倍。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达4288亿元,其中保险专业中介为246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3.1倍和8.2倍。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0.49%,比2002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

  陈文辉指出,市场化是保险中介创新发展的基础,这是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保监会成立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保险中介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初步建立,不管是兼业机构,还是保险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公估公司,只要符合法规规定的条件都能进入保险中介市场,不适应市场,及时退出市场。

  保险中介市场化是本次论坛的一个共识。“不管是定价、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我们都希望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保监会中介部主任王建认为,现在市场里最基本的要素是交易的自由、资产处分的自由以及经营管理的自由,监管部门的责任是保证市场主体享有自由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的发展。

  虽然近年来保险中介得到快速发展,但大家也认识到,保险中介发展仍任重道远。

  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周道许指出,目前中介市场发展有“四个不协调”: 第一,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合作不协调。合作的领域比较窄,合作的层次比较低。第二,专业中介和兼业中介发展不协调。兼业代理机构依靠自身资源优势,改善服务上都动力不足;专业中介专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三,保险中介的市场定位和它现在发挥的作用不协调。保险中介数量很多,但质量还有待提高。第四,现在保险中介的发展现状与保险监管的要求不协调。针对这“四个不协调”,周道许开出三个良方:营造有利于中国保险中介发展的法制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

  “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要立足于、服务于整个保险业的发展,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也是专业化发展的结果,保险业越发展保险中介越重要。”陈文辉认为,监管部门第一个要坚持的就是怎么样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作为监管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要真正加大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经过十年、15年的发展,保险中介特别是保险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通过追求利益,保险公司要加强管控,追求高效率,中介机构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市场主体利益追求,把双方的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王建强调。

  在会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我国财税形势做了分析,他特别解释了财政增长超过GDP增长的原因。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所长王力阐述了保险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本次论坛由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保险中介监管部主办,《保险经理人》暨《保险赢家》杂志社承办,中英人寿、瑞泰人寿、信诚人寿、MARSH、华康保险代理公司共同协办,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国发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特别支持。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