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代榜:人均年薪200万 68%高产户来自平安

纪、华安和英大5家券商均为5个,直逼监管红线。“不少券商为了确保保荐资格,不得不花钱养着几个保代。”上述广州人士表示。

  平安国信人海战,小券商人员流失

  随着2009年下半年IPO重新开闸,创业板和中小板积极扩容,整个投行市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募资、造富运动。两年多下来,券商投行赚得盆满钵满。

  据统计,单看IPO项目,2009年IPO重启两年多来,645家公司308亿元保荐承销费的“蛋糕”,由65家券商投行分摊,有2969名保代参与项目,其中注册保代占853名。

  而投行格局依然是数家独大,项目数量排前十的投行合计完成331单IPO,占去了51%的市场份额。

  人多力量大。平安和国信凭借中小项目优势以及庞大的人员规模,投行业绩非常抢眼。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保荐收入上,平安和国信稳拿冠、亚军,其中平安76单项目入袋35.79亿,国信67单项目赚取26.55亿。

  俗话说,先入为主。2009年以来,IPO项目数量排前十的投行中,就有8家来自首批保荐机构。

  但在首批40家保荐机构中也有2家,并没有分享到此次扩容的一杯羹,2009年以来IPO业务为空白,它们就是爱建证券和恒泰证券。

  其实,若追溯到2004年保荐制开始之时,爱建和恒泰IPO业务并不是空白,但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爱建曾在2006年做过苏州固锝一单IPO,签字保代为林好常和刘勇。而现在,林好常已不在证监会公布的保代名单中,刘勇也于2007年转会到华泰联合,目前刘勇为华泰联合贡献了千红制药和日发数码两个IPO项目。

  爱建的投资银行总经理洪毅恺于今年7月11日由金元证券转会进来,其自2004年成为注册保代以来仅完成奥维通信一单IPO,而金元作为首批保荐机构,共完成3单IPO,2009年以来占2单。

  无独有偶,恒泰证券曾于2006年做过东华软件和众和股份两单IPO,保代分别为沈红、赵庆、沈奕和赵轶青,可是目前这四人已经全部更换东家,其中赵庆、沈奕和赵轶青三人全部加入光大证券,沈红目前在齐鲁证券。

  保代使用率46%,平安保代效率第一

  一直以来,保代被列入高收入人群,亦被称为“金领中的金领”。自2004年实施保荐制7年以来,保代人数剧增,从2004年首批的614人增至目前的1860人,其中2009年IPO重启后至今增加了689人。

  据统计,在首批的614个保代中,目前仍奋斗在投行第一线的有593人,也就是已经离职或没有年检记录的有21人。

  不过,在1860个注册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