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骗保汽修厂是主角

来源:云南网
    业内人士总结出车险骗保的三种类型:车主个人骗保、汽修厂骗保、专业犯罪团伙骗保。
    第一种情况涉及的金额较小,但数量并不少。有些故障不属于保险范围,但车主想把经济损失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就造假骗保。不过,经过保险公司的教育劝导,很多车主都愿意撤赔。
    后两种情况中以汽修厂骗保居多,专业骗保团伙与汽修厂通常有勾结,如果没有汽修厂的配合,骗保团伙很难得逞。几位保险公司负责人都认为,汽修厂是他们监管工作的重点。但是,保险公司通常只能约束几家有业务往来的汽修厂,不熟悉的汽修厂仍然很容易被骗保团伙钻空子。
    骗保案之所以频繁发生在修理厂,主要原因是修车利润增多的诱惑。一位4S店的修理工告诉记者:“两辆车轻轻蹭了一下,到了那些不正规的修理厂就有可能被加大损伤部位,相应的修理费用也增加了,比如工时、配件等。对于修理厂来说,车辆损伤的部位越大,在工时或配件方面获得的利润也越大。修一个小伤,可能只用几十元或者上百元,利润不过十几块钱,但把损伤部位扩大,修理费用就可能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利润自然比修理小伤多得多。”
    此外,记者从一些私家车主的亲身经历得知,交通事故“私了”也可能会引发骗保行为。他们向记者反映都曾遇到过交通事故私了的情况,“有的时候事故责任比较明确,双方也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便是私了。可保险公司不承认,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让修理厂帮忙解决。”他们说的让“修理厂帮忙解决”,其实就是让修理厂帮忙再撞一次,向保险公司报案时谎称是车主不小心撞的。
    近年来昆明增加了不少保险公司,由于汽修厂可以代办保险业务,各大公司为了保证客户群,有些时候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上就更有难度了。
    维修骗保动了谁的奶酪
    从表面上看,遭遇骗保,车主既修好了车,又获得了赔偿,有的甚至还拿到差价“奖金”,获益不少。但据调查显示,汽修单位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因汽车骗保滋生诸多问题,并不像车主表面看到的省心省事。既然汽修单位能从专业的汽车保险制度中获利,也就同样有能力耍花招坑骗不懂汽车维修的普通消费者。最常见的手法是使用较低档次的材料为客户维修,以高档材料的价格向保险公司骗保。又如保险杠损坏程度严重,应重新更换的,维修厂却只是修复一下,索赔时按更换保险杠的价钱申报……对于林林总总的小“手脚”,车主拿车的时候往往是一无所知的,却盲目认为这样修车很“方便”。
    市交警支队民警提醒,如果车主默认这种假车祸的制造,也很有可能制造出真事故,真正造成人员伤亡时,更加得不偿失。很可能在“导演”的假事故中,像发动机等汽车重要部件真就被撞坏了,而这种伤筋动骨的大修汽车,今后进入二手车市场流通时,贬值率非常大。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