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经营脱困之路在哪里

  困境之三:
  要客户还是要效益
  车险产品的同质化使得各保险公司不得不加强服务的竞争,以期赢得客户的信赖。于是车险理赔维修是保险公司绕不过的坎,而理赔过程中所掌握的度又是很不好拿捏的。就像福建消费者投诉案中出现的情况一样,尽管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强调他们的定损金额已经是很宽松了,但仍达不到消费者满意程度。虽然行业内超额定损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仍然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是再加大理赔力度牺牲企业利润来满足消费者,还是坚持理赔标准得罪消费者,显然两者都不是明智之举。
  困境之四:
  理赔外包还是内勘
  前文中所说的理赔中的漏洞,业内人士都知道,车险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不法汽修厂的骗赔和个别理赔人员的监守自盗。如果把查勘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的公估公司,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又要支付一笔不小的成本。为此人保财险的对策是推行远程定损,以加大车辆定损和核赔的管控力度。同时,提高第一现场查勘率,及时掌握事故原因和损失情况,重点做好可疑事故、重大损失和多次出险车辆的第一现场查勘。定损人员的轮岗和交叉定损机制被引入到人保财险车险理赔中,派驻到各拆检中心、4S店的定损人员,被规定为每两个月轮换一次,但是车险定损中屡见不鲜的道德风险仍然难以杜绝。
  困境之五:
  与汽修行业的博弈
  高额的汽车维修费用也是车险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在汽车维修总量中,事故汽车维修约占40%,其中约70%的车辆由保险公司买单,也就是说每年保险公司支付了30%左右的汽车维修费用。但是如此大的买单并没有为保险公司赢得在汽车修理和配件价格方面的话语权。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统一汽车定损标准的想法就已经提上监管层的议事日程。但因为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得标准一直未能出台。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在制定理赔定损标准时更多参照的是汽修行业,但汽车厂商、汽修行业本身也面临着定损标准不一的“乱象”。再者汽车零配件数量众多,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要完成整个标准体系的建设恐怕耗费一两年时间也未必能够完成。李枫表示,北京行业协会已经开始和北京汽修行业协会沟通,相关方案也在制定之中,但由于汽车行业本身零件标准多样,更新速度也很快,目前已经试行的汽车零配件定损标准只适用于交通事故快速处理2000元以下赔偿的状况,也仅对市场上常见的一些车型给出了参考性的标准,标准的合理性还有待市场检验。
  车险在总量和效益之间的徘徊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面临全行业的亏损现状,恐怕车险经营必须要经历一个阵痛的革新才能有崭新的面貌。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