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直赔”成为过去时

    业内指“直赔”协议是病因

    近些年,车险假赔案在车险市场已不少见,随着车辆的增多,正越发趋于严重。业内人士认为,车险“直赔”协议的出现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而一家保险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就他了解的情况表示“车险假赔案已经相当严重,目前大概有15%的车险赔款属于欺诈性质,并且这个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与其他骗赔案相比,车险骗赔案具有金额小、数量多的特点,所以保险公司很难查处。”

    他认为,车辆出险后的修理环节是不法分子利用骗赔的主要环节。特别是“直赔”协议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种骗赔案的发生。

    支付手段引向银行

    面对业内的质疑,保监会在最新的通知中予以了回应。

    在这份《关于防范车险理赔环节风险的通知》中,保监会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严格管控资金支付风险,鼓励被保险人采取非现金方式领取赔款。通知规定,被保险人为个人的,各公司引导被保险人通过银行转账方式领取赔款。赔款金额超过一定金额的,要通过非现金方式支付,且支付到与被保险人、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人员名称相一致的银行账户;对于被保险人为单位的,各公司要严格按照有关支付结算规定,对1000元以上的赔款要通过非现金方式支付,且支付到与被保险人名称一致的银行账户,在车险赔款支付后15个工作日内要对客户进行理赔服务回访。

    通知指出,保险公司要加强事故车赔付前的查勘定损,并经详细审核后凭修理单位提供的被保险人授权书、维修清单及发票支付保险赔款。对于不能提供被保险人真实联系方式、授权书的修理单位,保险公司不应与其续签“直赔”协议。

 

    险企运营成本增加

    保监会通知下发后,部分业内人士预测,由此将引发险企运营成本上升,但是如果真能堵住骗赔的漏洞,对车险扭亏和稳定行业秩序是大有益处。


    抑制车险假赔案的群发一来要从现金支付方面控制,另外还要提高车险理赔人员的从业素质。 为此,《通知》要求各公司要加强核损、核赔岗位建设,加强对理赔人员准入、培训、考核和退出的管理,严格各级分支机构的理赔权限管理,建立理赔岗位问责制。某财险公司的高管表示,落实这些规定保险机构势必再次增加车险业务的投入,面对本就不多的利润,部分中小险企或有一定困难。 

    但多数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认为“这些措施的实施的确会加大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的运营成本,但是如果真能堵住骗赔的漏洞,对车险业务的扭亏,稳定行业秩序都是大有益处的。”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