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中介依旧掌握话语权

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上海车险自律公约已经实施3个多月,记者从沪上多家保险公司和代理公司了解到,这是自上海车险自律公约有史以来实行效果最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不过,保险公司仍然感觉到了来自车险中介的压力,有个别保险公司越过了“15%+4%”的雷池。

  仍有违规者

  在近期的调查中,人保、太保、平安等上海车险大户都能严格按照自律公约支付手续费。然而,表面平静的市场中还是能找到不时泛起的暗涌。记者在以消费者名义暗访一些代理公司进行车险询价过程中证实,虽然大多数公司都能遵守自律公约,仍有极个别保险公司敢于“顶风作案”。

  暗访中,记者发现某保险代理公司业务员极力推荐一家保险公司,而这家公司出于股东原因,一向仅热衷于车险直销渠道。经反复询问,该业务员透露:该保险公司是按照车险保费打统账支付手续费,也就是说商业险交强险保费手续费都是15%。

  在这之前,上海推出过2次自律公约,但或因为新成立的公司不受约束、或由于监管惩罚措施不强,签订的自律公约不久便被束之高阁。

  本次自律公约能够长时间稳定市场的关键在于监管部门和行业联合制定的市场检查制度。根据约定,一旦有初步证据的举报出现,检查小组就会对被举报对象进行高频率的突击检查,检查范围包括业务单据情况、手续费支付凭证以及相关财务数据。

  不过,对于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多数保险公司心里没底。如果明年各家分公司的任务增加,违规手续费可能会反弹。有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会做第一个突破的,但为了业务会做坚定的追随者。

  中介把握话语权

  虽然车险近期控制住了手续费,但保险公司心里并不踏实,根本原因在于渠道的无可奈何。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显示:前10个月,上海财险公司通过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82.06亿元,占财险总保费收入的73%,比去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从渠道依赖度来看,尤以中资财险公司表现得更为突出。

  中介业务占比超过90%的财险公司为都邦、天平和国寿财险,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不过,中介占比超过80%的公司大幅增加至7家,分别是丰泰、人保、安信、平安、中华联合、太保、安诚,比去年增加3家。

  某财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表示,车险市场手续费得到规范,对保险公司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因众多专业、兼业代理公司还是掌握着绝对的客源优势,他们是否满足于标准化的手续费才是关键。例如,4S店有稳定的新车业务,他们会通过收取场地租赁费、广告费、宣传资料等来增加收入,这些费用即便检查也很难发现。

  中资公司代理业务比例升高的同时,车险业务比重也大幅提高,而这是财险经营的一个不稳定讯号。1至10月,人保车险比重比去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达到64%;太保车险比重5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此外,中华联合、中银、安邦、渤海、都邦、国寿财险、安诚等,车险业务比例也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水平。

  相比之下,美亚、东京海上、三井住友等多家外资财险公司中介业务比例较去年也呈现大幅增长,但由于很少经营车险业务,多表现为意外险、健康险、企财险等方面。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