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与兼业代理两重天

  上海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与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差距日渐拉大。据上海保监局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15.1亿元,占全市保险中介渠道总保费收入的54.8%;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费收入13.8亿元,占比仅3.5%。两者保费收入差距达201亿元,相当于全市同期总保费收入的40%。

  兼业代理绝对的优势地位,已对专业代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形成挤压。专业代理不专、兼业代理准入门槛低,是造成国内保险代理机构现状的主要原因。而在一些保险发达的国家恰恰相反,专业代理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兼业代理扮演配角。

  专业代理与直销业务拼杀

  今年3季度,全市147家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共实现代理手续费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5.96%。保费收入和手续费收入保持高增长的背后,却是同期出现1878.6万元的亏损,其中仅第三季度亏损即高达1396.3万元。

  据业内知情人士分析,保险专业代理的业务与在产、寿险的直销业务重合,当前寿险公司着力壮大营销员队伍,财险公司大力度推进电话直销业务,直接导致双方业务竞争的短兵相接。尤其是代理机构占比较重的产险业务,为了与电话车险15%费率优惠相抗衡,不得不采取让利消费者的方式获取业务。

  与保险经纪和公估相比,保险代理机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就保险经纪而言,不少经纪公司都有强大的股东支持或外资背景,这有的为其带来稳定的业务来源,有的能提供市场稀缺的专业能力。

  同时,相比于保险经纪和公估,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本身的专业水平也不够,有些保险公司营销员依赖手中客户资源,再依靠手续费返点获取业务增量。这种状况之下,导致在保费增长的同时收入没有同步提升,生存堪虞也是意料中事。

  兼业代理背靠大树乘凉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在保费收入同比减少的情况下,手续费收入却实现稳步提升。统计显示,1至9月,全市5265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215.1亿元,同比下降4.79%;实现代理手续费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长5.83%。

  国内兼业代理机构生存和发展,与其专业水平并没有直接关系,垄断性的渠道资源是其能“旱涝保收”的重要原因。银行、邮局、铁路和车商,或是拥有广阔的网点优势,或是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因此,不论保险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些机构总能有稳定的收入。

  从手续费收入情况来看,银行是最大的赢家,前三个季度全市银行手续费收入5.19亿元,占全部兼业代理手续费总收入的37.15%;排名第二的是车商,24.91亿元的保费收入为其带来3.28亿元的手续费收入。

  据介绍,与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相比,兼业代理无需额外招募销售人员,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业务奖励,因此这些渠道盈利能力自然越来越强。

  加强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规监管

  今年上半年,保监会针对保险公司中介业实施的专项检查发现,被检公司在中介业务中的违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包括业务弄虚作假,直接业务虚挂中介业务;财务数据失真,利用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经营成本因中介业务违规操作而居高不下等。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指出,保险公司基层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通过中介业务违法操作,谋取小集体和个人利益,是中介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家保险公司支公司将直接业务虚挂为中介业务就达到7256.14万元,占其全年保费收入的33.03%。其中一次弄虚作假非法套取资金301.97万元,代理公司配合套现分得好处费2.87万元。

  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性质严重,不加以整治将严重影响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据保监会披露,某公司巨额款项通过营销团队的内勤人员个人账户支取现金,这些现金除了一小部分按规定发放营销员佣金外,其他或给投保人,或者给予相关经办人,还有很多现金无法证明去向。

  此外,一些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缺乏起码的依法合规意识,把虚开发票、虚列费用套取资金、向投保人和经办人行贿等违法行为当成行业惯例,视为“潜规则”,违法手法运用自如,已严重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形象。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