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业务上半年增长近九成
保险公估表现瞩目经纪和代理任重道远
保险公估行业的发展难于摆脱保险公司政策影响。
深圳保险中介发展进入快速通道。根据深圳保监局近日披露数据,上半年深圳专业中介机构代理保费业务增长89.21%,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就在去年,深圳保险行业通过保险中介渠道累计实现保费收入增幅约为六成,这一数字在今年上半年提高到接近九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中介行业结构也呈现出与全国不同的特点。
不久前,中国保监会也公布了一份《2008上半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报告表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81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占75%,保险经纪机构占14%,保险公估机构占11%。报告中,深圳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19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占46%,保险经纪机构占28%,保险公估机构占26%。深圳保险公估机构家数达31家,居于全国之首。在全国保险中介机构前20名排名中,深圳的保险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机构均只有一家,分别占全国份额的0.8%和1.52%,而排名前20的保险公估公司中,深圳有7家,公估收入占到全国份额的37.15%。
同全国相比,深圳保险中介行业表现出公估机构集中、经营能力强的特点,而保险经纪和代理机构则相对较弱。“与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地位相比,深圳保险经代(保险经纪和保险代理)和保险公司合作之路还任重道远。”深圳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罗旭霞在近日发表的文章中表示。
公估机构居全国之首
专业保险中介主要包括代理、经纪和公估三大机构,在全国范围看,公估机构发展最为缓慢,而这一行业在深圳却拥有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上半年深圳保险公估机构家数达31家,居于全国之首。在全国保险中介机构前20名排名的保险公估公司中,深圳有7家,公估收入占到全国份额的37.15%,这一占比相对去年底35%的份额有所上升。
一家独大的特点在公估行业表现明显。在上半年公估市场排名前三位中,仅深圳民太安公估一家就占去全国公估份额的21.68%,与排在第二位的深圳普邦保险公估4.36%的份额差距甚大。
公估行业的发展在深圳备受关注,上半年市政府支持组织召开首届国际保险公估高峰论坛,全力支持将深圳打造成为“中国保险公估之都”,内容包括建成全国保险公估公司总部所在地、技术中心、后援中心和创新中心。
深圳某公估公司副总裁周先生表示,深圳正在形成一个保险公估产业的集群。他认为,公估行业属于新兴行业,非常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植,而深圳是中国金融行业的创新试验区,对新开的公估公司第一年给予免税优待,对达到一定利润规模的公估公司返还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市政府还积极扶植有条件的公估公司上市,这些条件在其他城市难以提供。
目前,深圳还拥有国内第一个探讨保险公估人职业的标准化规范,《非车险服务标准》、《深圳保险公估师执业标准》也在起草。
经代发展面临瓶颈
深圳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罗旭霞表示,截至2007年底,深圳通过保险经代渠道实现得保费收入15.84亿元,占整个市场保费收入得8.6%,与邻近的香港保险经代占60%—70%市场相比,与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地位相比,深圳保险经代和保险公司合作之路还任重道远。
目前深圳市场的保险经纪和保险代理(以下简称保险经代)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具有股东背景的经代公司,如星安保险经纪和中安信业保险代理;二是专注某个领域的经代公司,如中安信保险经纪公司和百家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三是一般保险经代公司,销售不同公司的各种保险产品,深圳经代公司大都是此种模式。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第三类模式在深圳比例较大,保险经代发展面临的瓶颈,除了保险经代自身专业程度较低和重视短期利益外,各保险经代机构和保险公司关系不固定、合作不紧密,以致信任难以建立是主要发展障碍。
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可能在协调保险公司和保险经代机构合作的难题上扮演重要角色。记者从深圳市保险中介协会了解到,在深圳保险中介协会牵头下成立的深圳保险代理工作委员会,致力于促进“保代联盟”,推动会员单位(深圳经代机构)与保险公司展开深入合作。目前,委员会已经与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试正式签约,正探索与平安保险业务具体合作项目的可操作性。计划到今年底,该委员会促成与深圳市三家财产险保险公司和二家寿险保险公司建立全面合作的关系。
8月26日下午,深圳市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召开了今年第二次保险代理专业工作会议,会上完善了《深圳市保险专业代理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深圳保险代理工作委员会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在深圳保险中介协会的牵头下,深圳还将建立保险代理行业《服务标准》和《行业标准》,深圳保险代理机构将有望迎来行业规范。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