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中国保险行业整体发展的快车,保险中介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保险中介起步晚、规模小、分布散的事实仍不容忽视,加之其经营理念、体制机制和人员素质都有待提高,
我国迄今为止尚无出现注册资本过亿元的中介代理。保险中介机构的“突围”之路,也成为整个保险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保险中介》杂志记者 | 周发兵
突围之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重点看看2006年—2010年间保险中介行业实际的保费收入和业务收入情况。
尽管,保险中介机构每年实现的保险收入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也是逐渐上升,但是从过去五年的保险中介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保险中介行业的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失衡现象,表现为专业中介机构发展比较缓慢,而营销员渠道和兼业代理机构等非专业机构占据了主导地位,不管是贡献的保费收入还是业务收入,专业中介机构只占很小的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所占比例比较低,导致保险中介行业专业服务能力供给不足,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隐患。
对症下药: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逐步改变现有的规模小、竞争力差的局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提高保险专业中介市场集中度,提升保险专业中介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在业务规模方面要有较大的提高。
保险中介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个中小企业的一个通病,也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目前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整个保险中介的发展方式。要想改变发展方式,就必须要有扶持。正如保监会中介部主任孟龙说的那样:“扶持的方式是可以探讨的,就像我们教育子女、小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样的,如果让他自立自强地在市场上拼搏、去奋斗,这样的孩子长大可能会更健壮一些。”他认为,保险中介市场最大、最有效扶持就是不去做一些不应该的干预,它的发展由市场来发展,由企业自己发展。“我觉得中介最后的发展由四个概念来引导。首先,市场化。大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二,多元化。只要是市场化的前提下,接着一定是多元化。只要有竞争,多元化不用鼓励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监管中要求是不能限制,不能以一种模式套大家。第三,规范化。我说的规范不是要求大家齐步走,而是很简单的法律,依法经营。第四,职业化。现在我们离这个还远一些,包括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