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保监会近日发布《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监管办法(试行)》(简称《办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7042.63亿元,占同期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48%。而此前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将鼓励保险代理、经纪、公估机构向专业领域深化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集团化改革”。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办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壮大专业中介的资本实力,推动保险市场的产销分离,优化保险业的产业结构。
市场准入门槛抬高据了解,《办法》对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市场准入、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尤其在市场准入门槛方面,将集团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规定为1亿元人民币,拥有5家及以上的子公司;要求至少有2家以上的保险中介子公司且保险中介业务占集团业务的50%以上;此外,《办法》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名称。
某保险代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上述规定来看,保监会对建立保险中介集团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的确,目前国内几家发展迅速的保险中介机构均需依据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如以“集团”自称的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团化,也得重新注册申请,其目前注册资本仅为5000万元。
此外,《办法》要求中介集团须在我国境内登记注册。业内人士指出,在美国注册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要想在国内开展业务,将不得不回归国内注册。据了解,泛华是亚洲保险中介行业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的企业。由于其注册地在国外,因此注册资本金没有明确披露。泛华相关人士透露,《办法》出台后,公司将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力争成为国内第一家保险中介服务集团。
保险销售专业化提速就在《办法》推出的半个月前,由保险中介公司组织的首次“保险销售聚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泛华保险服务集团CEO胡义南表示,“中国的保险中介行业现在已经走到了需要选择发展方向的关口。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业务多元化,实质上意味着深层次地、根本性地转变行业的发展方式。”
胡义南将保险中介转变发展方式的可能出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二,致力销售渠道的专业化,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层管理,针对不同目标客户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搭建专业的销售渠道;三,以技术和品牌为驱动因素,替代单纯的人力规模驱动模式;四,推动行业分工的深入化,即不再是单纯的销售产品获取佣金,而是全面承接保险公司的销售和服务外包职能,凸显产业链专业分工的价值。
在大童保险董事长林克屏看来,保险中介集团化对加快我国保险中介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保险销售专业化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保险业正处在从初级发展阶段迈向成熟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保险销售专业化正处于提速、攻坚突破的关键时期。实现保险销售专业化的基本路径,需把握三大关键因素,分别是营销模式,销售队伍和保险产品。”
总的来说,通过集团化,可大大加强中介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进而提高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尽管从目前来看,其准入门槛还有一定的高度,但相信这将成为保险中介机构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