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黑幕 发票业务是中介的命根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寿险公司的营销员无法经营车险业务,所以在销售寿险保单的同时,也为一些中介机构销售车险保单。他们选择一家中介机构兼职或打零工,和中介公司没有任何约束关系,有的中介机构甚至把这些营销员称为会员或者客户。
“这样的商业模式根本赚不到钱。”一位业内高管告诉记者,销售一单保单的利润往往没有多少,有时甚至还要赔钱,这种商业模式没有获得利润的空间,因为要维持营销员的规模,维持其所谓忠诚度,就必须保持高佣金比例,要比市场上其他保险公司或中介组织的佣金都高。“营销员又不是你亲爹亲妈,你不给他高佣金,他自己就走了。”
销售保单不赚钱还赔钱,为什么还要销售这样的保单呢?对此,这位业内人士坦言,为了制造虚高的保费收入。“这样的商业模式盈利空间不大,有时不赔钱就是好事了。保险公司给各家中介公司的钱一样多,如果中介、代理公司希望给营销员更高的佣金,就只能从自己公司的日常管理费中扣除。”
“风险投资者往往仅仅看重保险中介机构的保费收入,却忘了看一看这家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空间,忘了研究一下这家中介的内涵价值究竟几何。如果单纯被虚高保费挡住眼睛,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谁来定义恶性竞争
靠高额佣金吸引营销员的商业模式宛若一个怪圈,早已受到业内人士诟病,但是在车险中介市场还很常见,而且并非人人对这种商业模式都持异议。近日,一位保险学者就向记者表示,他对保险中介公司之间的价格战持乐观态度,“这样的商业模式未必就没有好处。不要动不动就给车险中介扣上恶性竞争的帽子,谁来定义恶性竞争啊?如果说价格竞争就等于恶性竞争,那是不现实的。”
“保险的竞争首先是价格的竞争,尽管我们提倡保险公司以及中介公司不应该在价格上恶性竞争,而应该在服务和销售模式上竞争。但是不能否认,所谓竞争首先就是价格竞争。通过价格竞争,可以把虚高的利润挤掉;第二,如果一个企业,经营成本太高,在价格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各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不一样,有的公司经验成本比较低,必然敢在价格上进行优惠。经营成本比较高的企业,难以承受价格方面的优惠,只好退出市场。这就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此外,这位学者还评论说,保险产品和物质产品不一样,其价格即使在一定比例上低于成本,对于资金雄厚的公司来说,也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保险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承保,一个是投资。国外70%的财险公司承保业务是亏损的,但公司整体又是盈利的。这说明其产品是销售价格低于其成本,其盈利来自于投资。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