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黑幕 发票业务是中介的命根

 一家保险中介企业要吸引风险投资,或者要上市,首先要有出色的经营业绩,要让风险投资者看到其盈利空间。于是,一些保险中介公司不惜弄虚作假,制造高保费收入的假象。这些中介公司的业绩看似很好,其实际经营情况一塌糊涂
  2008年1月,《2007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如期出炉,其中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兼业代理机构143113家,营销员2014900人。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793.38亿元,同比增长29.39%,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34%,同比上升2.97个百分点。全国中介共实现业务收入600.6亿元,同比增长47.27%。全国专业中介机构整体盈利19496.2万元,同比增长96.22%。”
  近年来,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从2002年的67%稳步增长到2006的79%,2007年更是按年度统计首次突破80%,保险中介日渐成为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
  也正因此,中资保险中介机构开始受到国内外投资者或合作保险公司的关注。
  比如,IDG、红杉中国基金、鼎晖投资基金分别斥资2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和1.5亿元人民币投资华康、众合与泛华三家保险中介服务集团;车盟(中国)网络有限公司起家的车盟汽车保险经纪公司两次获得了德同中国投资基金、华登国际等多家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搜保网在得到美国基金COBB&ASSOCIATES 的200万美元投资之后,又启动了目标资金额度为千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
  与此同时,保险中介海外上市潮也开始涌动。广东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公司、车盟(中国)网络有限公司、华康金融、中国众合等机构都先后提出了上市的意向。
  这一切迹象都表明,原来走在保险公司夹缝中的保险中介行业,似乎迎来了难得的幸福时光。但是,一些中介机构又存在着公开的黑幕。
  发票业务是中介的命根
 “投资保险中介行业的风险投资,多是看重其赢利空间。”近日,一位保险中介公司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一家保险中介企业要吸引风险投资,或者要上市,首先要有出色的经营业绩,还要让风险投资者看到其盈利空间、盈利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一些保险中介公司为了吸引风险投资,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制造高保费收入的假象来蒙骗风险投资者。这些中介公司的业绩看似很好,其实际经营情况一塌糊涂。”
  曾任某中介公司分公司总经理的郭玉阳(化名)向记者详述了一些保险中介企业既“美化”自己,又“惠及”保险公司的“发票业务”。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