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员将可“变身”银行职员?
作者:上海金融报 作者:徐静
多家银行计划将保险营销员纳入银行编制,成为具有保险展业资格的银行工作人员。这将改变银保市场现有的结构,并使得09年各家保险公司的承保业绩出现分化。
为了扩大中间业务,部分商业银行正计划直接将保险营销员纳入麾下。而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改变银保市场现有的结构,并使得09年各家保险公司的承保业绩出现分化。
记者日前获悉,为了扩大中间业务,多家商业银行正在酝酿成立一种全新的银保销售模式———将保险营销员纳入银行编制,成为具有保险展业资格的银行工作人员。某保险公司银保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这种模式中,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产品的工作,既不依赖保险公司的驻点销售人员,也不交给银行产品经理,而是由具有保险营销资格、同时又处于银行体制下的工作人员负责,这种销售方式不但避免了银行误导销售风险,又能提升银行网点保险销售的专业水平。
08年以来,资本市场低迷,银保市场异常红火,但是银保业务的销售误导不但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主要表现为:销售机构和人员隐瞒初始费用扣除情况、分红险销售夸大分红、万能险承诺保底收益之外利益、投连险承诺固定收益等。由于缺少制度性保护,不少在银行被误导购买新型寿险产品的消费者,如果过了犹豫期,想要退保就只能自己承担手续费等损失,因而银保产品纠纷时有发生。
由于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销售保险产品采取的“驻点销售”模式,即保险公司派出银保销售人员在银行营业大厅驻点销售。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和银行对驻点销售人员都无法实现有效管控,一旦发生银保误导责任事故,不但保险公司受损失,银行的品牌形象也会大受牵连。前不久,天津某保险公司投连险遭遇退保风波,销售该产品的银行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
一直以来,保险营销员属于保险公司的外勤员工,准入门槛低,在公司内没有编制、底薪和“四金”保障,因而产品误导、人情保单等现象频频发生。业内人士表示,将保险营销员纳入银行编制,成为具有保险展业资格的银行工作人员,这对保险营销员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对于治理银保产品的误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此举将改变银保市场现有的结构,并使得今后各家保险公司的承保业绩出现分化。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银行将保险营销员纳入麾下,其在管理营销员,规范营销服务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
此外,记者了解到,早在银行将保险代理人纳入编制之前,就有不少保险公司尝试改变保险营销员制度存在的缺陷。比如平安实行的精英代理人计划、新华人寿的长江计划、中美大都会的顾问式行销,国泰人寿、恒安标准等实行的代理人员工制,均采取了提高准入门槛、给予一定的底薪、增强员工归属感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手段。但截至目前,均没有引起整个行业的联合行动,有的公司还在默默坚持,有的已经不了了之。银行欲将保险营销员纳入编制,其效果到底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