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发展需要前瞻性理论指导

加强保险理论研究系列评论之二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近日指出,要在做好对策研究的基础上,站在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把对保险业改革发展中的苗头性问题研究与行业一般规律研究结合起来,为保险业各项工作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理论研究是一个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排头兵。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引,行业发展就面临迷失方向的危险。而保险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每一次行业的大发展,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背后都有理论和理念创新作为坚强的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30年来,保险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快速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也给行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探索和把握保险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这个意义来讲,保险理论研究能否在前瞻性问题上取得新的成果和突破,对于保险业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不言而喻。
        长期稳健经营是保险业的行业特色,而要保证长期稳健经营,首先必须重视防范化解风险。这是被世界保险业发展历史反复证明的规律,也是中国保险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更是一项长期任务。但是,保险风险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保险行业对保险风险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展蔓延的情况下,外部风险因素如果与内部问题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这就要求保险业必须加强对保险风险产生原因、发展趋势、运行特点、传递途径以及防范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和把握保险业风险防范工作的内在规律。
        保险业作为一个管理风险的行业,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不仅会给保险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带来较大风险,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保险业对于保险经营规律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在保险业赢利模式、保险营销体制、资产负债管理、保险公司治理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比如,长期以来,很多中国产险企业都认为承保亏损“理所当然”,投资弥补“天经地义”,但近年来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产险业通过严格承保条件、加强理赔管理等途径,都实现了承保盈利,承保利润最高达到5%。因此,中国保险企业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把规模和速度转化为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使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协调运转,做到规模与效益相统一,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理论课题。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