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信息化关键转折期
投入,推动保险信息化的稳步进行。与此同时,作为保险行业主管部门的中国保监会在“开业信息化验收”、“重大事项报告”、“应急预案”以及灾难备份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并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支持信息化相关的研究与交流,逐步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监管。监管部门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全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险信息化: 进入关键的转折期 信息化开始“全面深入”。近年来保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绩,覆盖了保险业的各个业务领域,贯穿了保险业运营的每个环节,有力支持了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的快速成长,为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信息化正在努力“全面覆盖”业务发展,但应用仍然不深入,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对产品开发、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战略决策的支持还十分薄弱。很显然,保险业要健康发展,必然需要用数据来管理决策,需要用数据来开发创新产品,需要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和强化风险防范,信息化的深入势在必行,已经十分迫切。 信息化开始“加快整合”。近年来保险业不断推动数据大集中,统一业务、财务操作和管理标准,通过信息化全面支持业务发展并加强对保险运营动态的监控,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的粗放式发展也造成了保险信息系统的割裂和数据的分散,信息化“低成本、高效率、互连互通”的特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都面临着考验,同时也将推动着保险业信息化的不断整合。日前,人保、国寿、太保等一些大公司都在研发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然而信息化的整合包括: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业务流程的整合、数据体系的统一以及人员的整合等,这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范畴里的问题,也不是光靠技术人员就能够解决的,它是与一个公司的全面管理整合相辅相成的,从而也预示着信息系统的整合将面临许多困难。 信息化开始“关注效益”。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整个行业市场竞争、成本意识的不断增强,已经使得公司的管理层逐步将希望寄托于信息化,近年来,保险业不断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队伍,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保险信息化开始从“为什么要发展”进入了“怎么发展”和“发展成什么样”的阶段,逐步开始了信息化投入产出的论证,开始向信息化投资要效益。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