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信息化关键转折期

  □周凌瑶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保险信息化:

  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保险业快速发展为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007年,我国保险业继续保持着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国保费收入突破7000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将达到3万亿元。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保险业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沿着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平稳发展,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客观基础。同时,保险业正处于从粗放式发展迈向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天然特性以及其“不讲人情”的铁面无私,必然使保险业对信息化更加依赖,同时要求信息化为保险业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支持。

  保险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文件特别指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保险产品科技含量,发展网上保险等新的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中国保监会在随后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对“十一五”信息化作出部署,这些都为信息化在保险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信息化列入新时期“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保险业必将乘此东风加快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标准化不断取得突破为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如果说2006年是保险业标准化工作启动的关键一年,2007年可以说是保险业标准化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的丰收年。在“保险业标准化五年规划(2007-2011)”,“保险术语”、“银行保险业务人寿保险数据交换规范”等相继发布后,2007年,《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保险术语(新增与调整部分)》、《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保险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范》、《保险业务代码集》、《再保险数据交换规范》和《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数据交换规范》等七项标准正式发布,这些标准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标准、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规范、行业内及行业间信息交换标准等,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

  全行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保险业逐渐将信息化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大部分保险公司依托企业发展战略,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进信息化咨询服务,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大了信息化的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